中国为什么不建造准航母?主要原因是缺一个重要技术!

现如今,将两栖攻击舰“航母化”成为全球一个新潮流。美国就在积极改造“黄蜂”级两栖攻击舰,使其能够搭载F-35B隐身舰载机,从而具备航母的作战性能。美国最新建造的“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在设计中,就加入搭载舰载战斗机的要求。而中国的邻国,日本也通过美国的技术援助,正在加速改造“日向”级和“出云”级准航母。

只等4艘准航母改造完毕,日本就能够迅速拥有4艘搭载F-35B隐身舰载机的真正大航母。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建造准航母呢?不是不想造,也不是中国不能造,而是中国缺乏一个关键技术。那就是舰载机垂直/短距起降技术。准航母无法配备大型直通甲板,也不能配备拦阻索,只能依靠战机自身进行垂直/短距起降。这就非常考验舰载机的技术水平。

没有垂直/短距起降的舰载机,就算建造准航母,也不能发挥出航母的作用。而且,中国现在最缺的不是准航母,而是真正的8万吨级和10万吨级大航母。美国之所以选择将两栖攻击舰改造成准航母,是因为尼米兹级大航母轮流趴窝,有些不够用了。可对中国而言,当务之急,还是建造8万吨级或者10万吨级的大航母。

不过,中国也留了一个小心眼。和日本的2万吨“出云”级相比,中国075型两栖攻击舰吨位高达4万吨,综合性能非常接近于美国“黄蜂”级。而075也是采用直通甲板设计,宽阔的大甲板同样具备强大改造潜力。4万吨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在改造完成后,最多能够搭载20架F-35B两栖攻击舰。那么,075也同样具备这种能力。

现在,中国没有垂直/短距起降舰载机,不代表中国未来也没有。垂直/短距起降舰载机能够极大地丰富075型两栖攻击舰的用途。根据不同任务需求,搭载不同舰载机。例如,当执行登陆作战时,搭载舰载直升机,用来投送海军陆战队。当执行远洋对陆攻击任务时,则搭载垂直/短距舰载机更为合适。

未来的海洋战场是复杂多变的,所有的宝都押在航母上,风险过大。在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技术不断突破的当下,大航母本身很可能成为敌军饱和攻击的标靶。而由两栖攻击舰改装的准航母,则能成为大航母的有效补充。既能分散敌军的进攻力量,又能增强整个航母战斗群的攻防能力。因此,研制新一代垂直/短距起降舰载机,发展准航母都是十分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