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下)

旧都攻防战——1944年秋亚琛战役详述(下)

3、战役经过

在美军攻势发起前6天,美军用猛烈炮火打击了德军在亚琛地区的防御工事。美军的炮击尽管迫使德军第81军停止了所有昼间的人员和补给活动,但对德军坚固堡垒工事和据点的打击效果并不明显。10月2日,美军的大规模空袭亦只微弱破坏了德军的防御工事,第一波450架飞机发动的空袭竟然没有一枚炸弹直接命中德军堡垒工事。美军的弹幕炮击所带来的浓密烟尘完全笼罩了德军目标,轰炸机根本无法进行瞄准。空袭结束后,盟军再度实施大规模炮击,372门各种口径火炮在短短的1个小时内共发射了18696发炮弹。

北线攻势——10月2日至8日

10月2日,美军第30步兵师在发起进攻前,使用师属炮兵炮击了德军堡垒工事。但是,即便如此,该师平均需要30分钟才能夺取一座德军碉堡。美军发现,如果他们无法立即向下一个碉堡发起进攻,德军肯定会立即发起反击。另外,美军也没有预料到德军的抵抗会如此顽强,该师的一个连甚至在1个小时的战斗中损失87人;另一个120人的连队在一次德军炮击中则损失了93人。第30步兵师只能缓慢渡过武尔姆河(Wurm),并只能用火焰喷射器和炸药对付德军碉堡。至10月2日中午,第30步兵师已经突破了德军的防御,并抵达帕伦贝格镇(Palenberg)。美国大兵们在这里经历了一场残酷的逐屋争夺战。第30步兵师第117团的二等兵哈罗德·基纳尔(Harold G. Kiner)在这个小镇附近的战斗中,用自己的身体压住了一枚德军手榴弹,从而拯救了另外2名战友的生命,因而在1945年6月23日被追授荣誉勋章。

亚琛以北20公里处的小镇里姆堡(Rimburg)内的战斗同样十分残酷,美军装甲单位无法渡过武尔姆河,因此在步兵突击一座被德军用作堡垒的中世纪城堡的战斗中,无法为其提供火力支援。在一天的战斗中,第30步兵师使用包围并从后方进攻的战术,攻克了大约50座德军碉堡。当然,该师的进攻得到了第29步兵师从侧翼实施的牵制火力打击的支援。这两个师的配合行动,导致当地的德军以为这是美军的主攻方向。10月2日夜晚,德军第902突击炮营奉命向美军第30步兵师发动反击。但是,该营的夜间突袭行动自开始便遭到了美军的炮火骚扰,并最终以失败结束。

10月3日,尽管美军装甲部队可以支援步兵的进攻,但第30步兵师进攻部队在德军的几次反击中被迫屡次停止前进。美军当天夺取了里姆堡镇,但美军进攻穿过德军防区的速度仍十分缓慢,直至M4“谢尔曼”坦克和155毫米榴弹炮进至平射火力距离之内。随后,第30步兵师开始进攻包围于巴赫镇(Übach),美军坦克在战斗中冲入了这个小镇,直至遭到德军炮击才停止前进。在德军之后的反击中,美军依靠密集的炮火才避免小镇被德军夺回。至当天结束时,第30步兵师在强渡武尔姆河并建立桥头堡的战斗中损失了大约300人。

10月4日,德军再度向巴赫镇发动了反击,但在美军的炮击和步兵火力之下承受了严重损失。尽管一直无法夺回巴赫镇让德军指挥官们相信自己没有足够的兵力阻止美军接近亚琛城,但德军的反击拖住了美军继续前进的脚步。10月4日,美军的进展依旧十分有限,只占领了小村霍费霍夫(Hoverhof)和小镇贝根多夫(Beggendorf)。美军在北线的三天战斗中损失了大约1800人。10月5日,美军获得了不错的进展,第30步兵师第119团夺取了梅克斯泰因镇(Merkstein)和赫尔巴赫镇(Herbach)一线地区。10月6日,德军再次向于巴赫镇发动了反击,但依旧没有把美军逐出小镇。德军装甲单位根本无法对抗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的美军装甲部队。德军夺回于巴赫镇的最后努力失败后,开始集中进攻德军炮火可以触及到的美军阵地。尽管屈希林将军得以向距离亚琛14公里阿尔斯多夫镇(Alsdorf)派出一支“虎”式坦克单位,企图以此堵住美军在亚琛北面防线打开的缺口,但德军的反击仍因缺少预备队而力不从心。

10月8日,德军以一个步兵团、一个突击营、第108装甲旅的一个战斗群和大约40辆从各部队集中起来的装甲战斗车辆,在北线发动了一次反击。尽管遭到了美军的炮火阻截,但德军左翼反击部队仍设法包围了美军的一个排。而右翼部队则来到了阿尔斯多夫镇北面的一处公路岔路口。美军一个支援进攻玛利亚多夫镇(Mariadorf,阿尔斯多夫镇东南方)的“谢尔曼”坦克排突然发现自己遭到了德军从其身后发动的进攻,直至在经历了一场激烈战斗后才击退了德军。当天,2辆德军四号突击炮和一些步兵进入了阿尔斯多夫镇。这2辆突击炮最初尽管避开了美军坦克,但后来遭遇了美军步兵,被迫撤退至出发阵地。

随着兵力损失越来越大,而美军越来越逼近亚琛,德军最高统帅部将第3装甲师调到了亚琛,而党卫军第1装甲军也将携第116装甲师和党卫军第101重装甲营奔赴亚琛前线。

■ 亚琛战役期间,美军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炮群正在炮击德军阵地。

■ 1944年10月初,一个美军第30步兵师的火焰喷射器小组正在向亚琛以北地区一个德军混凝土碉堡的射击孔喷射火焰。

■ 1944年10月6日,美军第30步兵师的一些士兵在一个刚刚被他们占领的德军堡垒前合影。

■ 美军第19军在亚琛以北地区的作战示意图(1944年10月2日至7日)。

南线攻势——10月8日至11日

在南线,美军第1步兵师在10月8日发起了进攻,目标是夺取维尔劳腾海德镇(Verlautenheide)以及拉维斯贝格镇(Ravelsberg)附近绰号为“十字架山”(Crucifix Hill)的231高地。在进攻发起前,美军同样实施了一轮大规模弹幕炮击,从而帮助进攻部队迅速占领了目标。在“十字架山”,第18步兵团C连连长博比·布朗上尉(Bobbie E.Brown)亲自用爆破筒敲掉了3座德军碉堡,并且尽管受伤仍带领部队继续进攻,为此赢得了荣誉勋章。至10月10日,第1步兵师已经抵达了其与第30步兵师建立连接的指定区域。当天,德军向231高地发动了一次进攻,激烈交火之后,这场战斗以德军付出40人阵亡和35人被俘的代价结束。此后,尽管德军的反复反击迟滞了美军前进,但美军第1步兵师仍夺取了亚琛城周边的高地。

10月10日,美军第1步兵师师长克拉伦斯·许布纳(Clarence Huebner)向亚琛城内的德军发布了一份最后通牒,威胁守军如果不投降,将对亚琛古城实施大轰炸。德军指挥官明确拒绝了他的最后通牒。于是,美军在10月11日开始炮击亚琛城,共发射了5000发炮弹。同时还伴以猛烈空袭。

■ 1944年10月9日,德军西线总司令莫德尔元帅来到亚琛附近视察第246人民掷弹兵师的防御部署,与该师师长维尔克上校(右)一起研究亚琛地区的作战形势图。

■ 1944年10月,美军第1步兵师的一支部队行进在亚琛附近森林中。

成功合围——10月11日至16日

在德军的频繁反击以及突击德军碉堡的高代价下,美军的损失也在节节攀升。10月10日夜晚,北线德军将巴登贝格镇(Bardenberg)内的地下室全都改造成了一座座碉堡。为此,美军进攻这个镇子的部队被迫后撤,随后依靠猛烈炮击迫使守军投降。10月12日,德军向美军第30步兵师实施了一次大规模反击。德军的反击节奏遭到了美军的重炮火力和精心部署的反坦克火力的骚扰。在比尔克村(Birk),一些德军坦克和一辆美军“谢尔曼”坦克展开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对战。这辆“谢尔曼”坦克击毁了一辆德军四号坦克,并迫使另外一辆撤退。这辆孤单的“谢尔曼”坦克随后加入了第2装甲师的队伍,德国人则被逐出了比尔克村。第30步兵师随后发现其全线遭到了德军进攻。尽管如此,该师仍继续向南推进,前往其与第1步兵师建立连接的维尔瑟伦镇(Würselen)。为达成这一目的,第29步兵师的2个步兵营被加强给了受到重压的第30步兵师。

同日,2个德军步兵团在南线企图从美军第1步兵师手中夺回“十字架山”。在惨烈的战斗中,德军曾一度控制了该山,德军一支“虎”式坦克部队则在美军第1步兵师身后获得突破,一度切断了该师的后勤补给通道。但是,在当天结束时又被美军赶下了山头,德军的2个步兵团几乎被全歼。10月11日至13日,盟军空袭了亚琛城,并对距离美军战线最近的德军目标实施了打击。10月14日,第26步兵团的1个营奉命清剿亚琛城边缘的一处工业区,并准备独自进攻亚琛城。10月15日,为了拓宽美军钳形攻势的缺口,德军再次向美军第1步兵师发起了反击。尽管一些重型坦克突入了美军战线,但德军大部在美军的炮击和空袭中被歼灭。第二天,德军企图用第3装甲掷弹兵师的兵力发动一些局部反击行动,但该师终因损失惨重而放弃了继续进攻。

10月13日至16日,美军第30步兵师与第29步兵师的单位和第2装甲师的单位,继续向南推进,来到维尔瑟伦镇周边地区。然而,美军尽管得到了强大的空中支援,但依旧无法冲破德军的防御并与南线的第1步兵师建立起连接。德军则利用美军变狭窄的战线,向美军进攻部队实施猛烈炮击,德军坦克则利用房屋作为堡垒突袭美军步兵。第30步兵师师长利兰·荷布斯将军(Leland Hubbs)利用2个步兵营从另一地段进攻,一次从侧翼迂回包抄德军。这些侧翼迂回行动十分成功,第30步兵师和第1步兵师得以在10月16日建立起连接。

自战役发起以来,美军第19军已经付出了400人阵亡和2000人受伤的代价,其中72%的伤亡来自第30步兵师。德军的损失也好不到那里去,截至10月14日已经阵亡了630名官兵,另有4400人受伤。10月16日,第3装甲掷弹兵师在反击美军第1步兵师的行动中又损失了600人。

■ 美军合围亚琛的钳形运动作战示意图(1944年10月7日至20日)

城内激战——10月13日至21日

出于需要大部分兵力应对德军的反击,美军第1步兵师只能用1个团夺取亚琛城。这个任务落在第26步兵团身上,而该团此时只有2个营的兵力。为了入城作战,第2和第3营装备了大量机枪和火焰喷射器,但最初只能得到少量坦克和1门155毫米榴弹炮的支援。此时,亚琛城内的德国守军大约有5000人(含大批由海军、空军和警察部队转役自陆军的人员),但大部分士兵都基本没有接受过合适的训练,作战经验也很少,而且只能得到少量坦克和突击炮的火力支援。然而,亚琛守军可以利用复杂的街道作为依托实施城市游击战。

10月13日,第26步兵团的进攻验证了城市街道战的艰险,躲在下水道和地下室内的德军频繁伏击了美军,迫使美军在向下一条街道发起进攻前不得不清剿每一个房间。美军坦克亦无法有效压制德军火力。美军进攻至任何区域都会疏散平民,其不允许任何德国人留在部队的身后,而且在战斗中衡量胜果时只能以占领的房屋数量来计算。为了对付被德军用作堡垒的建筑物,美军时常用榴弹炮在近距离直射来打穿这些古老建筑物厚实的墙壁。榴弹炮所轰出的通道,让步兵得以不必穿越一栋栋楼房进入其他街道。美军“谢尔曼”坦克行驶到一些交叉路口时经常遭到德军隐蔽的反坦克炮伏击。美军坦克和装甲车只能小心翼翼前进,时常在伴随步兵清理可能潜藏着德军的楼房之前,便击中火力炮击这些楼房。德军步兵也时常穿过下水道,转移至美军身后,从后方偷袭美军。总的来说,亚琛守军的抵抗十分顽强,他们发动了一些小规模的反击行动,有时也有装甲车辆阻击美军前进。

■ 美军第1步兵师第26步兵团的士兵进入亚琛城。

10月18日,第26步兵团第3营准备进攻奎伦霍夫酒店(Hotel Quellenhof)。该酒店为亚琛城内其中一处德军最后的抵抗据点。美军用坦克和火炮在近距离炮击了这家饭店。当晚,300名党卫军第1营的士兵赶来增援,并击退了美军的数次进攻。德军的一次反击曾攻克了美军在酒店外的一些据点,并在美军实施密集迫击炮炮击之前一段缓解了奎伦霍夫酒店的压力。

美军为了继续前进并降低步兵的损失,最终决定使用155毫米榴弹炮直接炮击德军剩余据点。另外,为了支援第1步兵师,第28步兵师第110团的1个营在10月18日从第5军战区抽调至亚琛,以闭合在城内作战的第26步兵团的一处缺口。10月19日至20日,这个营的任务也由防守堵缺转向进攻,作为第26步兵团的第3个营参加最后的突击行动。10月21日,美军终于攻克了亚琛中心地带。12时05分,10月12日开始兼任亚琛城防司令的格哈德·维尔克上校在其位于吕切大街上的“鲁斯贝格”堡垒(Lousbergbunker)的指挥所内决定放下武器。亚琛城完全被美军占领。

■ 1944年10月13日拍摄的一张美军炮击和轰炸过后的亚琛城,照片前景处的亚琛郊区可以看到轰炸过后密密麻麻的弹坑。

■ 亚琛战役期间,美军正利用一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直射据守在坚固工事中的德军。

■ 一名在隐蔽在亚琛街头一个地下室入口处的德军士兵,其身旁放置着两具“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

■ 1944年10月15日,一个美军M1919机枪小组正在亚琛街头猛烈射击。

■ 1944年10月15日,美军的一个57毫米反坦克炮小组正在亚琛街头炮击德军据点。

■ 一辆美军“谢尔曼”坦克在亚琛街头为向市中心地带挺进的美军部队提供警戒。照片背景处为一辆M10“狼獾”坦克歼击车。

■ 10月15日,几名美军第26步兵团的士兵在一辆“谢尔曼”坦克的掩护下,将一名受伤的战友转移至安全地带。

■ 亚琛战役中,一名美军士兵躲在一个窗户背后仔细地搜寻德军狙击手。

■ 1944年10月21日中午,亚琛城防司令维尔克上校(照片中央身着皮革大衣戴野战帽者)带领司令部人员向美军投降。

■ 维尔克上校正在签署投降书。

他在投降书中这样写到:“我,格哈德·维尔克上校,亚琛德军城防司令,在此时此地将麾下所有部队、武器、物资和堡垒降予美军。美军已经同意我的所有部队都将得到战俘的相应待遇。医护人员和伤病员也将根据1929年的《日内瓦公约》得到相应的安排。我的所有部队都已经放下了武器——1944年10月21日12时于德国亚琛。”

■ 维尔克上校与幕僚坐在一辆美军吉普车上,等待被送往美军后方。

4、后 记

亚琛战役让德美两军都付出了惨重代价,美军伤亡约5000人,德军的伤亡则超过了6000人,另有约12000人被俘。自10月2日以来,美军第30步兵师承受了3000人的伤亡,第1步兵师则至少伤亡1350人(150人阵亡,1200人受伤)。德军仅在亚琛城内的损失就达到约5100人,其中3473人被俘。在整个战役中,德军2个师被全歼,另有8个师损失惨重,其中包括3个新组建的步兵师和1个刚经过休整的装甲师。德军的损失主要由其战斗战斗方式所导致,德军先后用20个营的兵力向美军第30步兵师发动反击,但每次的反击兵力只有大约2个团的步兵。另外,美军占据绝对优势的炮兵和装甲部队所实施的无差别炮击也给德军带来了严重损失。第30步兵师和第1步兵师也因在亚琛战役中表现双双获得总统团队嘉奖。

■ 1944年10月22日,大量在亚琛地区被俘的德军士兵列队前往战俘营。

然而,德军在亚琛的顽强抵抗打乱了美军继续向东进军的计划。亚琛战役结束后,美军第1集团军的任务是夺取许特根森林后方的一系列德国水坝,以免德军炸毁大坝用洪水淹没通往柏林的河谷地区。随即开始的许特根森林战役,最终证明比亚琛战役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