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疫情恶化下,全球经济走向与各国形势

马上,IMF(国际货向基金组织)将公布《2020年世界经济展望》,据外媒预测今年全球经济总量将萎缩3%。根据这一预测数据,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幅度将是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而2008美国次贷金融危机造成2009年全球经济总量萎缩也只有0.7%。

根据IMF的测算,今明两年,全球经济损失将达到9万亿美元,规模相当于一个日本加一个德国的经济总量,两个国家分别是全球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事实上,在疫情爆发前,很多经济学家就已预测2020年的全球实际GDP增长乏力,约为2.3%。但疫情改变所有之前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下降50%以上的可能性,至使今年全球经济总量将萎缩2.5%。

三个月前,中美贸易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全球经济出现向上复苏迹象;

2月,疫情对中国影响时曾有很多经济学家经常将其与17年前的非典(SARS)对比,担心疫情对中国消费领域造成巨大破坏。而西方主要发达体并没有意识到疫情在全球扩散的可能性;

当3月开始,美股多次历史性熔断时,美国政府从“观众”开始走向前台。自3月末到现在,疫情继续蔓延,光美国单周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2200万人之多,美国政府开动印钞机的信号一发出,全球经济的困境实际已开始与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相提并论。

可以预见未来,将出现:

1.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将显得格外脆弱

经济危机下,消费减少,工厂开工率相应降低,意味着当地工人会被减薪,甚至辞退。他们收入受到影响,会进一步减少需求,降低消费。经济由此陷入恶性循环。而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这种打击尤甚。因为全球市场动荡时,投资者通常会首先退出新兴市场。

而当流入的钱少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就会表现不佳,通常会进一步导致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可能意味着生活成本上升。如:东南亚印度、泰国、印尼等国家的冲击,已经让当局者无法忍受......这些国家不仅面临外资大量流出,还面临疫情“封锁”后的经济停顿,双重打击下财政状况可能吃紧。


IMF预测:全球经济损失将达到9万亿美元

2.发达国家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因为欧洲和美国这两个消费大众体的疫情严重,并且政客与民众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经济总量也将大幅萎缩和失业,让政府无计可施和疲于“放空炮”和稳住人心。

事实是,疫情严重的意大利和西班牙GDP预计分别萎缩9.1%和8.0%,德国和法国经济总量预计分别萎缩7%和7.2%。整个欧元区的经济总量将萎缩7.5%,美国则稍好,但预计今年萎缩幅度也达到5.9%。而刚脱欧后的英国,对本国经济的预测更糟。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OBR)表示,该国经济总量今年或萎缩13%,为三个世纪以来最严重萎缩,公共借款将飙升至二战以来最高水平。

相比之下,IMF预计中国的情况将好于欧美。中国疫情在第一季触顶后,企业活动正在逐步恢复,2020年经济总量预计将增长1.2%,不过也远低于疫情爆发前估计的6%。但是,如果遏制疫情的努力使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枯竭,公共开支大幅增加,可能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而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在疫情爆发前财政状况已然堪忧,这使情况更加复杂。

美欧的天量的救助计划使财政赤字大幅增长,之后政府不得不把更多财政收入用于偿还债务和利息,影响长远发展,复功经济将变更越来越困难。过惯了富日子的发达国家民众,在苦日子里如何脱困?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悲观情绪严重,政府不断“放炮”打气

3.后疫情时代,经济反弹还是持续低迷

除中国外,世界多数国家的疫情也许将在第二季度达到高峰,并在今年下半年消退,企业关门及其他防疫措施才可能逐渐解除。即使在这种“最佳假设情境下”,两年内全球经济总量可能总计损失9万亿美元,这比德国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还多。

最好的预计:2021年将部分反弹,全球经济在前一年萎缩的基础上,以5.8%的速度增长。笔者根据2008年金融危机的复苏经验大胆预测,但是本次全球的经济破坏同时又具有“极大不确定性”,最终结果可能要差得多,具体取决于疫情发展情况。比如:如果疫情的影响拉长到今年第三季度,可能将造成破产及长期失业的“伤痕效应”,全球经济将可能进一步萎缩3%。

每个人都希望经济走好向上,但是真的可以吗?

4.更坏的情景假设:

如果2021年疫情二度爆发,被迫采取更多封锁行动,可能导致明年全球生产总值(GDP)可能再缩减5-8个百分点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