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岁开始眨眼睛!抽动症治疗11年背后,家长走入了这两个误区

最近,我的门诊来了一个13岁的男孩,叫朋朋。

2岁频繁眨眼睛,到现在,孩子患上抽动症已经11年了

诊室里,妈妈焦急地诉说着孩子的情况,治了这么久,一家人都备受煎熬

朋朋妈妈说:

娃娃刚开始是发现眨眼睛,当时看了眼科医生说是结膜炎。

但后来又出现了咧嘴、缩鼻子、摇头,陆陆续续换了很多家医院,才知道是患上了抽动症。

10年了,一直断断续续给儿子在吃中药,但效果不好,总是反反复复...

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孩子得病的原因

作为一个妈妈,看到这个孩子太心疼了。随着孩子的成长,如今抽动症也跟着一起长大!

除了抽动症状折磨孩子,我们还了解到:

好动兴奋,晚上难以入睡

作业拖拉、粗心大意、脾气暴躁

情绪心理上的问题,如焦虑、自卑

比同龄男孩的平均身高矮了15cm, 2个标准差

有人说,医院里就是人生百态

在今天,我们看到一位妈妈的

焦虑无助、恐惧担忧,也看到一个身心受伤的孩子

透过这个故事,也暴露了抽动症治疗上的2个误区。

误区一

其实,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国内或者国外对于抽动症的自愈率并没有具体数据

在临床上,我们还接触过20年,30年病史的孩子,甚至是40多数的成年人。他们依然受着抽动症的困扰。

一个成年抽动症患者的生活

抽动症根据病程长短,有短暂性的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向

慢性抽动障碍转化,而慢性抽动障碍也可向多发性抽动障碍转化

有的孩子甚至发展成无法上课学习、生活不能自理...

划重点:

研究发现,60%以上的抽动症孩子首发症状在眼部

具体表现,比如频繁眨眼睛、挤眼睛、翻白眼、皱眉、扬眉、做鬼脸等...

随着症状的迁延、孩子的成长,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

而同时,大部分的孩子还会合并其他问题,比如前面朋朋的情况。

在临床中,大部分

抽动症患者(79%)都伴有各种共患病。下面是比较常见的。

误区二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都不适宜长期吃反复吃

即使需要用药,也是要找到具体病因,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综合评估严谨斟酌。

抽动症小朋友正在做测评

如果孩子单纯治疗效果好不需要治到11年,如果没效果,孩子吃中药吃到20岁也还是一样!

儿童的抽动症,不单纯是孩子自身的神经生物学因素,还有部分外环境刺激导致

的。

比如:

孩子体质差、过敏体质、压力过大焦虑,以及家庭环境、情绪气氛、父母养育方式、过分控制、不耐烦暴躁、专横、打骂孩子的抽动症状等等

所以在治疗上,并不是仅仅靠单一的药物治疗,选西药还是中药。

抽动症的干预,家长的正确对待方式,以及孩子努力、医生、老师的帮助也是非常关键的

让孩子在阳光下,健康积极乐观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希望。

想学习更多儿童疾病、育儿和成长方面的知识吗?可以关注公号“成都西南儿童医院”获取,帮助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

有儿童健康问题的家长,可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给我留言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