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石狮最出名的两座石塔,不在佛寺内,是海上丝绸之路航标塔

来过泉州的大都知道开元寺里的东西塔,它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塔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多出现在寺庙里面,佛塔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在泉州的下辖市石狮,也有两座重要的石塔,不同的是,这两座塔并不是在寺庙里面,而是作为航运标志矗立在高处或者海边。一座是建于宋代的姑嫂塔,一座是重建于元代的六胜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上的航标塔,它们是石狮文化和历史的代表,是众多海内外石狮人的乡愁。

六胜塔又名万寿塔、石湖塔,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建于北政和元年(1111年),坐落于石狮市湖海滨的金钗山上,已废存。 我们今天看的塔,则是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锦江人凌恢甫重建的。塔系浑体石砌,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层,底围约46米,高约31米。

六胜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为泉州重要外港,六胜塔屹立海滨,饱经风霜900余年,指引海上船只来往,是当时海外交通繁荣的历史见证。以石塔为航标,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一绝。

每级由塔心、外壁、回廊组成,有券顶门、方龛各4个。全塔浮雕金刚、力士像80尊。塔盖八角翘脊,各雕坐佛一尊,中石叠小塔状,上置金刚宝箧式塔刹。六胜塔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每层塔的横梁上都刻着建造者的姓名和时间 。

六胜塔跟另一石塔姑嫂塔遥遥相对,成为石狮的“东西二塔”。姑嫂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万寿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

从山下步行到塔底的距离较长,并且原来的登山道较为崎岖难走,虽然后面有修了一条较为平缓的道路,但游客大都还是会选择从原登山道上山,体验当年传说中姑嫂二人登高望远的艰辛。

宝盖山面向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

姑嫂塔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现在是不允许登塔了)。二层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是姑嫂两人形象。虽然说姑嫂登高砌石望夫兄的故事为传说,但塔顶的龛内的两个女像又是真实存在的,明朝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经流传。

石狮市是闻名遐迩的闽南侨乡,姑嫂塔是侨乡人民过去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的见证,也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历史的见证。明代苏紫溪有诗:“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这首诗就是描写姑嫂塔的。

泉州石狮最出名的两座石塔,不在佛寺内,近千年历史守护港湾,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上的航标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