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多可怕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鄂州黄鹤楼。

郡守王山民宴请湖北转运使刘立之。

看着楼外滚滚长江,点点白帆,吟诵前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江风吹过,神清气爽,非常惬意。

已经喝了好几天了,刘省长对王市长说:“我就呆在这儿,暂时不走了。我儿子正参加考试,发榜的消息过来再说。这一次我儿子一定夺魁,天下第一!”

王市长不以为然:“四海之内,多少才俊!公子虽然了不起,这个状元之位嘛,只怕是预料不到的!”

刘省长笑道:“你等着瞧吧。如果发挥不理想,也有第二名。”

刘省长的两个儿子刘敞、刘颁都参加了这次科考。

没几天,殿试的榜单寄到,两个儿子都高高中了。

其中刘敞更是出色,如他父亲所料,第二名。

接着,儿子们的家信也来了,报告说:“初考是状元。赋诗时有小毛病,于是贾黯为魁首。”

刘省长把信给王市长看,后者大为叹服:知子莫如父。

考试的规矩,考生的名字用纸糊起来,名次定了后,再揭开纸。

庆历六年这一榜考官组成员中,有个人叫王尧臣,他是刘敞的内兄。第一名的考卷定下来,打开一看,是刘敞。

为了避嫌,王尧臣就提请仁宗皇帝改变名次。

于是仁宗把贾黯点为状元,刘敞定为第二。

刘家兄弟聪明敏捷,早就名闻天下。

中进士这一年,刘敞二十八岁,刘颁二十四岁,正是春风得意马蹄轻。

二刘成为宋帝国的大名人。


后来刘颁参加了《资治通鉴》的编写,专门负责前汉部分。

刘敞更是经史百家,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刘敞的儿子刘奉世在史学方面的造诣也相当高,和父亲叔叔一起编撰《三刘汉书标注》,学术成绩,在北宋占有一席之地,后世称为“北宋三刘”。


02

“驳”是什么

许多人被称为知识渊博,真碰上具体问题,也经常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刘敞字原父,是地地道道的十足真金,经史金石,传奇鬼怪,都在他的肚子里。

至和二年(1055)年八月,刘敞出使辽国,在辽国呆了一年。

从古北口到柳河,契丹人故意绕着弯路走,想让大宋的使者感到辽国国土辽阔深远。

刘敞是精通地理历史的,他对翻译说:“这里经过松亭直接到柳河,没几天就可以到中京。干么这样绕来绕去?”

辽国的接待大臣都吓了一跳,只好讲实话:“的确是绕着走了。以前的驿站是按这路线设置的,用到现在就不改了。”

心生敬畏。

辽国顺州的大森林里,生活着一种怪兽,长得有点像马,头上独角,能吃虎豹。

契丹人都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久闻刘原父大名,特意请教。

原父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驳’啊!”

他把驳叫的声音,长得什么样,讲了个清清楚楚。

并且告诉契丹人,这在中原古籍《山海经》、《管子》中都有记载。这一来,契丹人是心服口服。

刘敞在长安时,有人拿了一把刀求鉴定。

那刀森然炫目,古色古香。

刀柄有个环,制作成龙的样子,龙头却像鸟雀。

文物专家们都判定不了是什么东西。

老刘仔细看过说:“这是赫连勃勃铸的龙雀刀。就是传说中的‘大夏龙雀’。”

赫连勃勃是十六国中的胡夏开国皇帝。

一问这口刀的来历,是大将仲世衡修筑青涧城挖出来的,这儿正是胡夏国的国土。


03

欧阳修不读书

有一首诗叫《重赠刘原父》,作者是欧阳修。

有几句如下:

忆昨君当使北时,我往别君饮君家。

爱君小鬟初买得,如手未触新开花。

看出来欧阳修和刘敞的关系非常铁。

你家新来的俏丫头就是含苞待放的花。

大诗人梅尧臣、苏轼、王安石这些大咖和刘敞兄弟交情都非常厚。

欧阳修编写《五代史》,碰上历史上的难点,立即就找刘敞。

有一回刘敞和朋友们在喝酒,欧阳修派的人写着几个问题来问,刘敞喝得正高兴,说明天再回答。

料不着没多久,又派来一个人,说那边在等着要这答案呢!

刘敞没办法,边喝酒边看题目,一一解答,交给来人带回去。

回头和朋友们发牢骚:“这个欧九!文章写得很不错嘛!就是不读书。”

苏轼听说后,呵呵大笑:“欧阳还算不读书,像我苏轼这样的人,怎么办?”

刘敞敢这么批评欧阳修是有底子的。

经史中的边边角角,他都了然于心,当真是一部历史的活字典。

当时有人家藏一个汉代玉印,写着“周恶夫”。

大家怀疑是西汉大将周亚夫的,又不敢确定。

刘敞肯定地说就是周亚夫印,因为汉代“亚”和“恶”二字是通用的。

众人不信,刘敞告知说:汉高祖刘邦的老朋友卢绾的孙子封侯,《史记》写成“亚谷侯”,《汉书》写成“恶谷侯”!就是个明证嘛。

长安李家收藏一方端砚,是李家传家宝。

有铭文:天宝八年冬,端州东溪石,刺史李元书。

——所有的人都以为是大唐天宝年间的宝贝。

刘敞一见哈哈大笑:“天宝改元后就称‘载’没有称‘年’的。

并且这时候的长官都叫‘太守’,不称‘刺史’。”

就是说正经要说“天宝八载”。

大家赶紧找《唐书》一对,刘敞讲得全对,无不倾倒。

——这个刘学士,镇得住妖言乱像。


04

文正谥号

这样有本事的人,受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长大,自然特别地耿直,特别地不肯与恶势力妥协。

所以刘敞的宦海生涯,很不顺利。

古代帝王将相死后有个“谥号”,是对这人一辈子的总结,盖棺定论。俗话说人死留名,谥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诸葛亮谥号“忠武”,后人称为“诸葛武侯”。

司马懿的谥号“宣文”,子孙称王称帝他也步步高升,称“司马宣王”、“宣帝”。

大臣中有个谥号“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是所有的臣子,梦寐以求的。

原来叫“文贞”,宋仁宗叫赵祯,避讳改文正。

宋以后范仲淹、李东阳、曾国藩这些国之栋梁,谥号就是文正。

仁宗时大臣夏竦去世,这个人才华超级高,人品却不好。

好权术、贪婪狡诈。

但仁宗很喜欢他,老夏才去世,皇帝直接下命令,赐给夏竦“文正”的谥号。

这下炸锅了。

群臣不同意:“老夏这个人,根本配不上。”

刘敞第一个上书反对:“讨论给大臣的谥号,是有关部门的事。陛下不经百官集议,直接赐谥号,是很不妥当的。”

连上了三道奏章,仁宗也没办法,夏竦改谥号“文庄”。

这就是刘敞的风格,特别不讨人喜欢。

得罪上级是肯定的事。

太监石全斌是仁宗最喜欢的张贵妃手下,张贵妃早死,丧事全由小石办。

仁宗很满意,任命为“观察使”,皇帝签署的批文到了外廷,由“知制诰”——秘书处出正式文件。

这就是刘敞的工作。

刘敞反对,这点事也提拔“观察使”?

把皇帝的批文封好,退回。

我不写。

小石的事,就黄了。

如果行事,固然名声正直,痛快淋漓。

但也锋芒太过。所以刘敞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外地为官,在中央的时间并不长。


行旅图全卷 局部 北宋 郭熙

05

老刘郎

不过老刘在大宋的生活无疑是幸福的,读书人的天堂嘛!

这么有本事的一个人,可以很放肆,很得瑟。

同事朋友又都是高级儒家知识分子,老刘的日子,如鱼得水。

晚年刘原父又娶了个漂亮新娘。

欧阳修写诗祝贺:

仙家千载一何长,浮世空惊日月忙。

洞里桃花莫相笑,刘郎今是老刘郎。

用刘阮天台遇仙女的故事,把刘敞笑了一通。

刘敞的弟弟刘颁,字贡父,是个幽默大王。

王安石变法,讲的是聚财。

有人建议把梁山泊涸干了,可得良田万顷,可是这水放哪儿去呢?

刘颁说:“我有好办法。”

王安石忙问是什么高招?

刘颁说:“另外再挖个梁山泊,就可以贮水了。”

大家大笑,不搞梁山泊项目了。

刘颁后来得了一种怪病,眉毛胡子都掉了,鼻子也塌下来。

刘家兄弟经常和苏轼、曾巩、欧阳修这些人喝酒行令,写诗猜谜。

这一回酒令是用古人的文体,行一个现代人的故事。

苏轼大胡子先说了:“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所有的人全哄堂大笑,只有刘颁坐在桌上,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老王:那真是个文人快活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