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这是给读书人最好的礼物

又到一年世界读书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人宅居家中闭门不出,因而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有人更加忙碌,不眠不休无暇书本,内心却更加渴望精神支柱的助力……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阅读,或许会讶异于部分实体书店所处的“水深火热”,又会欣然于有识之士的强力扶持,更寄望出版人奋力“反击”杀出生路。这一天,我们整理了几个与读书有关的片段,带您看看与读书有关的世界。

中国人读书现状是这样的

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在线发布。本次阅读调查的主要发现: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

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所下降。

我国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差异明显。

我国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继续较快增长,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

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国民对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

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均有所增长。

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

2019年全国阅读指数为70.22点,其中个人阅读指数为73.04点,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67.61点。

他们,在郑州这样读书

无论是带着口罩还是拿上放大镜,读书的人,总显得那么赏心悦目: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焱

郑州市政府给读书人发福利啦

为发挥消费券对扩大消费市场的放大效应,进一步增强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能,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市政府开展了“时尚绿城·乐享郑州”促消费活动。

经了解,第二期社会消费券中首先发放的是图书类消费券,市政府将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发放1000万元图书类消费券,可在市内219家实体书店消费使用,同时,所有参与活动的书店还将向市民提供5折到85折不等的优惠幅度,在线下也可以半价买书!

怎么发?

图书类消费券将于4月23日上午10点整准时发放,总额1000万元。

从哪领?

图书类消费券以电子消费券形式发放,所有在郑人员(包括来郑人员)均可申领。

其中有200万元的消费券通过郑好办app、支付宝app进行领取,每人限领一份消费券卡包(卡包价值50元,包含3张消费券,其中10元券1张,20元券2张)。4月23日10点整发放,手快有、手慢无。

在网上没抢到怎么办?不要急!

想买书的市民还可以到所有参与活动的实体书店现场领取消费券。有800万元图书消费券将在各实体书店现场投放进店或结账时扫码即可领取,再也不用担心网速慢抢不到券啦。

如何用?

图书类消费券仅限在我市参与活动的219家实体书店使用。不论是在线上已领到消费券的用户,还是在书店现场领取消费券的用户,都可通过手机支付宝APP,在参与活动的实体书店结账使用。

购物满38元可使用10元消费券,满78元可使用20元消费券。

截止时间

图书类消费券使用有效期截至5月17日,每笔消费限用一张。消费券过期未使用的将回收处理。

附图书消费券活动参与书店名单☟

(PS:郑州图书城118家书店均参加优惠活动,加上101家非图书城书店,一共219家书店参加活动)

名家,建议你读这些书

俞晓群

疫时被困家中,书店去不成,只好网购图书。都买了哪些书呢?单说史学,略记如下:

1.《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归潜志》《苏氏演义》《明皇杂录》《东观奏记》等。

按:中华书局这套书编得真好,一是选目好,二是版式好,三是数量多。唐宋、元明系列,我买得最多,其实应该全套收,慢慢读。

2.《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西京杂记》《博物志》《拾遗记》《异苑》《幽明录》《续齐谐记》《子不语》等。

按:与中华书局比较,不能说更好,但在各方面毫不逊色。我也买了不少,可用之书与可以赏玩之书都有。早年读书不多,拿起笔来,总觉得腹内空空。多读一读此类小丛书,起码在精神上能有安慰。

3.《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书》中华书局,《越绝书》《东观汉记校注》《国语集解》《洛阳伽蓝记》《唐六典》等。

按:这套书不但书好,校释也是一流或超一流的。

4.《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古体小说丛刊》《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七纬》《夷坚志》《风俗通义校正》等。

按:好书处处可见,编者认真,印制道地,只是我目力不济,但还要一直读下去。

张冠生

1.《思虑20世纪:托尼-朱特思想自传》,(【美】托尼-朱特著,苏光恩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2月第1版)

该书第七章题目是:统一体与碎片。

新冠肺炎病毒锋芒所向,不分种族、语言、肤色、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统一体是真实存在,碎片也很真切,生命、家庭、社区、团队、情感、梦想、……多少碎片,俱在眼前。

作者若健在,希望他写一本《思虑21世纪》。

2.《病夫治国》,皮埃尔-阿考斯、皮埃尔-朗契尼克著,何逸之译,新华出版社,1981年7月第1版)

该书扉页之后、卷前位置有一段文字,录自《灯火管制》一书,说:

“要写一篇论文,谈谈疾病在人类历史上,也就是说在创造这个历史的伟人身上所起的重要而不为人知的作用。”

这位作者是瑞士的内科专家,对人类精神疾病也有独到的内科功夫。书的“前言”完全引用弗洛伊德,极精彩,尤其是当下读,会有强烈共鸣。

3.《人间的命运》,(【日】芹泽光治良著,【日】加藤嘉一译,东方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

这本书是一封长信,作者写于1960年代,收信人是中国作家巴金。

开头是“巴金先生”,十几万字之后,结语是“深刻地思考究竟什么是人生”,却无落款,无署名。

半个多世纪后,“究竟什么是人生”由新冠肺炎病毒画出一个真实版段落轮廓。全人类都在其中,都有体验。若能拍出始末,会是超级大片。

4.《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美】贾雷德-戴蒙得著,江滢、叶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江晓原先生写的推荐序。序文说起《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初版是1962年,和《人间的命运》大致同时。当时是预言,如今是现实。庚子之春何其寂静,寂寥,乃至寂寞,像是寂灭。

格陵兰岛的维京社会曾高度繁荣,今天只能对着出土的高昂船首悬想其霸业盛况。虽说其崩溃之近因仍是谜团,远因已清楚,社会性因素为主。

“为何有些人类社会会做出灾难性的决策“?该书第十四章可作一家言。

5.《没有我们的世界》,(【美】艾伦-韦斯曼著,赵舒静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该书序言中有段话,今天读来触目惊心——“假如说有一种人类特有的什么病毒——自然的病毒或是某些人怀着邪恶的目的制造出来的病毒——令我们遭受了灭顶之灾”,“我们所有人将会突然消亡。就在明天。”

明天?什么时候?该序没署日期。该书初版于2007年。

2020年武汉封城期间,一段广泛传播的视频,正是“没有我们的世界”。

梁鸿

1.《权力与荣耀》(格雷厄姆 格林)

神父死了。琐碎痛苦的生活还在继续,可这琐碎和痛苦竟然因为神父的死而被赋予永恒的色彩。仍然微如尘埃,可这尘埃应该有它存在的位置。

神父所逃跑的路线,既卑微如逃难者,却又如上帝的使者俯视这片大地,使苦难变得充满重量和时间感。像一只手,缓慢地抚过大地,人们的痛苦被他感知,也被显现,而痛苦的意义也同时呈现出来。

痛苦必须被赋予重量,这样,生命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

2.诺曼·梅勒的《刽子手之歌》,作者对一个事件、一个人的了解并非局限于事件本身,而是进入到事件肌理内部,关注事件所产生的广大背景。这个背景是我们作为写作者或者思考者,特别值得去思考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人,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中被生成的人。

3.笛福:《瘟疫年纪事》,以非虚构形式对瘟疫的形式、传播及对人心灵的影响进行惊心动魄的书写,读后久久不能平静。人类文明的坍塌往往就在一瞬间。

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编辑 李瑞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