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越过山海关,东北经济振兴之路不能有“拦路虎”!

一家老旧的供热企业,竟然成为了一地经济转型升级的“拦路虎”。


盘活半座城的项目,被一个“钉子户”阻挠了,这或许是东北经济低迷的缩影。

近年来东北经济转型慢,经济活力不足


2019年大陆各省GDP相继出台,广东省成为首个GDP突破10万亿大关的省份。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江苏则稳居第二,GDP总量距离十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东北三省GDP总量合计约5万亿,加起来还不及广东省的一半;东北三省经济总量比重大约为5%,短短五年时间,就由原来的8%下滑到现在的5%。

不仅如此,东北三省的GDP增速也处于垫底的位置,辽宁的增速稍微高点,但也不足6%。

经济实力强劲的广东和江苏,浙江,城镇化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洲正在打造成价值高地的都市圈。

东北三省的经济与其差距似乎越来越大,不能令人满意。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的局面?

1,经济转型慢

东北地区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依赖的是本地和其他省份投资拉动的重化工产品省际贸易,重化工业产品贸易创造的增加值成为了东北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其他地区传统的投资出现下滑时,东北经济的韧劲不足的劣势就凸显出来。加上重工业体量大,惯性足,船大不好掉头,转型也相对缓慢。

当现在的投资风口转向新基建,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东北经济还在为把主要投入发展新经济还是用来维持旧产业而苦恼。

经济转型过慢,可能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活力不足

东北经济下滑,经济活力不足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简单点说,就是人才、资源和要素的凝聚和吸引效应不强,利用和配置效率低下,创新创业环境差距较大。

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地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下,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平台,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和聚集科技资源,反观东北,机制相对僵化,对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缺乏吸引力,造成东北地区大量高端科技人才“孔雀东南飞”。

譬如吉林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多去了外省,少部分留在了体制内。

鹤岗房地产“白菜价”,曾经刷屏。究其原因,资源枯竭造成了鹤岗低迷的房价,也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活力。

东北振兴迎机遇,钉子户却成为大麻烦


如何迎难而上,重振雄风?是摆在整个东北区域面前的最大命题。

尽管近年整体经济不断滑坡,但事实上,东北基础雄厚,资源丰富,有着经济向好的基本条件,而国家对东北经济的发展也一直在给予最大支持。

作为东北三省的“排头兵”,如何抓住上佳历史机遇,振兴东北,沈阳率先给出了答案。

经济振兴,人才先行。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沈阳推出了“零门槛”新政,这座被赋予“国家中心城市”再次焕发了无限活力。

接下来,如何进一步盘活经济,才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沈飞搬迁,则成为沈阳最重要的一步棋。


沈飞,沈阳飞机工业集团,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以航空产品制造为核心主业,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


沈飞搬迁,是一次直接推动北部城央区域快速发展的大事件。

沈飞位于北陵公园东北侧,南部和西部的发展一直较快,东北部区域则一直相对较慢。如果一旦沈飞实现搬迁,能够打通环北陵的东北部区域,从而横向上打通整个沈阳的东北部,实现区域盘活。

正可谓是一招妙棋,“盘活半座城”。

除了盘活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活力之外,周边的土地价值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一环北的城市中央地带,一块8.5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被释放出来,参与到北部城市中央区域的城心功能的更新中去,对全面提升北部中央区域在城市中的地位,让区域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直接受益的就是皇姑区,将直接产生一定规模的土地供应,城市发展进程将迈入到新的阶段。

开发商纷纷看好,祭出大手笔,2月21日,龙湖5.83亿竞得铁西区1宗地块;3月10日,华润20.19亿元拿下浑南区1宗宅地。

恰恰是多家开发商眼中的明星项目——沈阳北上岗子地块,依然不为所动,待字闺中。

沈阳北上岗子,地理位置优越,紧挨沈阳二环,北部将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区,东接皇姑英雄公园,西临“沈阳绿肺”北陵公园——《沈阳市土地项目推介:上岗子地块》介绍,这一项目预计出让面积达35公顷,容积率不大于1.2,是沈阳罕见的大体量、超低容积率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道,“双公园环绕、低密度、大体量,非常适合开发城央别墅,而且紧挨国家级的智慧科技产业区,未来升值空间非常大。”


3月底,这里已基本为净地,周边一手房价已超过1.4万元/平方米。

上岗子地段被市场寄予厚望,犹如前海湾之于深圳,南沙之于广州。

如此闪耀的明星地块为何迟迟未能入市,或与一家盘踞在此的“拦路虎”有关。

这个“拦路虎”是一家名为“环城供热”的燃煤热源厂。

天眼查资料显示,环城供热成立于2005年3月4日,注册资本5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万绍柏,万绍柏和赵晶分别持股55%和45%,注册地址在沈阳市皇姑区。


据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公布的规划方案,热源厂所在地2011年就已经规划为商业用地,此后从未变更过土地用途。而合规热源厂只能在工业用地或市政用地上开发建设。


2011年该热源厂所在的土地就已被收储并规划为商用,但他们不仅没有按规定搬离,并在2014年前后开始扩大规模。


按照规定,“合规热源厂只能在工业用地或者市政用地上开发建设”,但上岗子地块从2011年之后就是商业用地,这个热源厂到底如何解决土地证件问题?


该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证件正在办理中。


换句话说,从2011年到现在,近十年热源厂都处于非法无证经营的状态,而更为荒谬的是,这些年间,热源厂还在不断扩大规模,个中缘由值得细品。


那么,有没有可能因为要顾及周边居民的供暖需求而不得已而为之呢?

供暖行业人士说,“根据皇姑区政府的相关规划文件显示,该片区供暖在大型热联厂的覆盖范围内,只需完成并网,建设小型换热站即可”。

这不是成为“钉子户”的理由。


不过,面对巨大争议,该热源厂负责人则底气十足。

环城供热内部人士表示,土地问题正在协调处理,而对于未来是否将面临关停拆除的问题,他表示:“不可能”。

言下之意就是:搬迁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搬迁的。到底他们的硬气从何而来?

僵局继续,项目停滞,沈飞搬迁的红利将很快消失殆尽。


结语


一家小小的热源厂竟然成为了“盘活半座城”的障碍,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拔掉道路上阻挠前进的“钉子”,才能少走弯路。


投资越过山海关,不能让这些“拦路虎”继续倒行逆施。

作者:周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