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命真苦


對野味的恐慌


最近有一則不那麼引人注意的消息,3月份廣東省東源縣養殖戶養殖的近3000只竹鼠遭到無害化處理,共損失近百萬元。


可是直到現在,疫情究竟來自哪裡都還沒搞清楚,養殖竹鼠的養殖戶就先付出了代價。


最初,種種證據傾向於疫情最初爆發的地點是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可是後來卻發現,一些早期病例和華南海鮮市場無關。當然,華南海鮮市場的管理還是有問題的,華南海鮮市場並沒有辦理《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


後來又有評論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比人類預期的更早出現,甚至未必就最先存在於武漢,但由於覺察不到無症狀、輕度呼吸道症狀甚至偶發性肺炎,因此未被發現。在這段隱性傳播期間,病毒可能逐漸獲得了關鍵突變。直到發生了一系列肺炎病例,人類才能夠發現新冠病毒。



而各種“病毒是‘生物武器’、是人造的”等陰謀論則缺乏證據,成了政治操弄的手段,引導人類彼此仇視。這病毒本就不是人造的,本就沒什麼人有原罪,因為人類無法對天災的產生負責任,整個人類都是受害者,更不需要為此道歉。武漢暫時只是發現地,武漢人只是最倒黴的那群人罷了,施加在他們身上的歧視本就不合理。


一個科學問題被政治化,全人類都會因此受損失。更何況,這還是個沒搞清楚的科學問題。人類對疫情的很多問題都還沒搞清楚,到目前對疫情的認識還在逐步加深,昨天認為是正確的結論,今天就會被推翻。這個時候,任何關於疫情的“可能”都成了讓別人犧牲自己權利的藉口。


比如說,最初認為華南海鮮市場是最早爆發的源頭,新冠病毒就和“野味”聯繫在了一起。各種傳言甚囂塵上,甚至有在華南海鮮市場吃蝙蝠的流言。


在大眾對“野味”的恐懼中,全國的“野味”販賣都被擱置了。當然那種時候,謹慎一點也好,避免撓撥大眾被疫情縈繞的緊張神經。但是,所謂的“野味”和“特種養殖”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又是一筆糊塗賬。相關部門對特種養殖的監管有一定的漏洞,這裡是一片灰色地帶。


研究仍在不斷深入,但新冠病毒的源頭和最初傳播途徑仍然沒有搞清楚,現在已知的是,從蝙蝠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類似,而非法進口到廣東省的馬來穿山甲也含有類似的冠狀病毒。


最近渥太華大學生物學教授夏旭華在《分子生物學與進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中發表論文指出,病毒先感染了犬科動物的腸道,隨後可能在動物體內快速突變進化,並通過氣溶膠或飛沫/接觸傳播方式感染給人類。


這說明對新冠病毒的研究還有很多需要做,比如各種動物和新冠病毒的關係。新冠病毒最初的傳播途徑還不清晰,中間宿主也還沒完全確定。


可如今就借防疫之名對特種養殖一刀切,遭受損失的還是農村特種養殖戶,疫情對他們就是天降橫禍。


防疫隱患究竟在哪


其實,在疫情之前,那些養殖牛蛙、竹鼠、蛇等特種動物的養殖戶,如果證照齊全,那就是合法養殖。疫情之前,只要辦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和《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那就是合法的。


事先聲明,作為一個連雞爪子都不敢吃的人,我對這些特種動物也是敬而遠之的,就更不用說吃野生動物了,這都是我不敢吃的。我有時候也認為,這些特種動物真的沒有安全隱患嗎?比如說,竹鼠有感染和傳播漢坦病毒的可能,蛇類和牛蛙都有寄生蟲隱患。


但是此次疫情和這些特種動物養殖又有多少關係呢?


先說蝙蝠,疫情爆發之初網上傳播的很多“吃蝙蝠”視頻是東南亞旅遊時拍攝的視頻,發生地都不在中國。與其擔心吃蝙蝠,不如擔心有人養蝙蝠做寵物。


你可能會疑惑,蝙蝠那麼醜,還有人拿蝙蝠做寵物?還真有,網上搜一下就有很多此次疫情之前的養蝙蝠條目。



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吃野味”,卻沒注意到另一大問題——很不規範的寵物養殖。很多人養動物真的是獵奇感作祟,不考慮生態平衡、衛生隱患和動物習性,比如養入侵物種鱷龜的。



養蜘蛛的。



還有各種危險爬寵,比如養蛇的,截這個圖的時候我都在顫抖,這些人是真膽大。



要是在疫情原因不明的時候避免野味乃至特種動物消費、甚至暫時擱置特種動物養殖,倒也有其道理。可是把有安全隱患、衛生隱患和物種入侵生態隱患的動物當寵物養的行為,有人反思過嗎?


疫情來了,就要斷了養殖特種動物的農村人生計,那這些飼養野生動物當寵物的城裡人又該怎麼管理呢?


後來,就開始討論對“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立法了。


但是,具體到這次疫情,是法律還不夠保護野生動物嗎?


以很有可能是病毒中間宿主的穿山甲為例,根據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刑法的相關規定,買賣穿山甲均屬於違法行為。對於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穿山甲及其製品的,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將判刑10年以上,還可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但是,食用穿山甲仍然屢禁不止。


很多人把野味當成珍貴的食物追捧,以為野味有獨特的滋補功效。然而也不是什麼人都吃得到穿山甲的。比如華西都市報2017年的報道《誰在請吃穿山甲?》就提到,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工委統戰部原部長就曾參加疑似有穿山甲的宴會,在這件事被查出來之前他就因涉嫌受賄罪被檢察機關依法逮捕了。


看樣子,“肉食者”在新時代有了新的定義。只許肉食者吃穿山甲,不許群眾吃竹鼠,就更荒誕了。這就像北京地鐵裡明星做公益廣告號召大家不要消費象牙製品,但是問題來了,天天坐地鐵的哪有錢去買象牙製品呢?


也罷,就前段時間的新聞看,肉食者連幼女都能交易,就不要說吃穿山甲了。


養殖戶受害


說起來,讓竹鼠出圈的是華農兄弟。華農兄弟的兩位小哥都有在珠三角打工的經歷,其中劉蘇良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曾在東莞做維修工。


多年以後他還是看不到未來,就回到家鄉開始養竹鼠,他說男人要有自己的事業,打工是沒有前途的,聽上去像是竊格瓦拉的追隨者,但比後者可是要正能量多了。


他本來想拍一些飼養竹鼠技巧視頻,卻沒想到視頻廣受歡迎,已經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動物養殖視頻範疇。


華農兄弟成了網紅,視頻內容也大大擴展,不再侷限於竹鼠了。


如今竹鼠成了疑似的病毒來源,華農兄弟最新的視頻裡竹鼠也沒了蹤影。



作為一個內容創作者,我很理解他們的做法,也很為他們感到高興。畢竟大環境下,內容創作者腦子裡得繃緊紅線,不要做太多越界的事情,不然很容易被封殺。而且拍拍魚塘、竹筍、小狗等內容也為群眾喜聞樂見,挺不錯的。


他們已經成功轉型為內容創作者了,不養竹鼠也能賺錢。


但是,假如他們沒有因為拍短視頻成名,只是默默養殖竹鼠,他們現在又會面臨很多大的損失呢?


南方農村報最近有一篇報道,聚焦這些特種動物的養殖戶。


廣東梅州的一位村民,60歲了,他和老伴都有殘疾,還是在農村扶貧幫助下,搞起了養殖竹鼠,每月可帶來數百元的收入,是其家庭的重要經濟來源。養殖竹鼠對他們這樣年老身體又不大好的村民,是脫貧的好辦法。


但是野生動物禁食令發佈後,他對未來產生了深深的疑問:


“到底竹鼠能不能養?要是不讓養,以後怎麼辦?”


如果一刀切禁養竹鼠,很多地方的扶貧事業也會受到打擊。清遠某村的竹鼠養殖規模從2016年的300來只擴大到如今的1000只左右,可想而知前期投入有多大。該村前駐村扶貧幹部就表示,如果竹鼠被正式禁養,特種養殖搞不下去,村民返貧風險較大。


報道中指出,另一個有特種動物養殖的地方,河源市,盡力幫助特種動物養殖戶轉型,為此,縣財政安排1960萬元對復工復產和脫貧攻堅給予支持,其中200萬元用於補貼竹鼠、蛇等禁止類特色養殖業,要求各地根據每戶實際開展轉產幫扶。同時,該縣要求所有特色養殖戶在2020年3月5日前終止養殖,3月30日前全部完成轉產工作。轉產補貼所需資金由東源縣及對口幫扶東源縣的深圳市鹽田區共同解決。


但願這些補償能夠幫助到文章開頭無害化處理竹鼠的農民。


這一刀切下去,給扶貧增加了難度,也讓原本經歷疫情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雪上加霜。


警惕一刀切


竹鼠養殖戶們惴惴不安到四月,等到了壞消息。《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徵求意見稿上並沒有出現竹鼠。


對這份名單,網友們還有很多爭論,比如對於狗不在名錄上的理由,名錄附帶說明稱,“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有網友指出,在有些地方仍存在食用肉用狗的情況下,這樣的說明理由並不正當,是農業農村部的擴權行為。


部門擴權行為,確實值得審視。


要知道,之前生態環境部可是折騰養殖戶折騰的不輕,折騰的還是主要牲畜的養殖戶。


2017年,當時還叫環保部的生態環境部通報,要將從嚴治理“散亂汙”企業作為強化督查的重點內容之一,對無法升級改造達標排放的企業,9月底前一律關閉。


一時間農村養殖戶犯了難。那些中小養殖戶,很難達到環保標準,時常查驗推高成本,逼得他們不得不關門大吉。2016和2017兩年間,全國生豬因限養禁養,就減少了3600萬頭,佔存欄量的8%。


那段時間養豬人日子可不好過,豬肉位於低位,環保成本卻提上去了,有人寫了一首打油詩,有這麼幾句調侃自己的:


“養殖風險大,小心本賠光。

環保官員查,捂鼻言太臭。

誰知盤中肉,豬農心傷透。”



後來非洲豬瘟爆發了,豬肉價格飆升,有人以為養豬戶就賺錢了,其實不然,那些中小養殖戶在環保壓力下就關門了,挺過去的又遇上豬瘟很容易賠本,倒是那些大型養殖企業賺到了錢,那段時間股票一直漲。


非洲豬瘟爆發了,豬價漲上去了,有些人才開始反思,當初的環保管理是不是過於嚴格,導致廣大中小養殖戶受到傷害。


於是2019年8月份國務院開會,綜合施策恢復豬牛羊,家禽生產,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家畜家禽禁養、限養規定,各地政府及畜牧部門應積極配合發展規模養殖、支持農戶養殖。還專門指出“對於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養殖廠,不能一禁了之,應該積極結合實際養殖狀況對養殖廠進行合理改善改造”。


生態環境部會同農業農村部督促各地規範禁養區劃定和管理,今年3月宣佈完成,全國共調減禁養區1.4萬個。


大概我們又走了一些彎路吧。


可是這兩三年被折騰的養豬戶,他們的損失,又該誰負責任呢?就更不用說吃了這麼久昂貴豬肉的民眾了。


《我愛我家》裡有句臺詞說的好啊,“你爺爺一犯錯誤,我爺爺就捱餓”。爺爺們如此折騰農村,農民還在努力過日子爭取更幸福的生活,這一切城裡人都還不知道,只知道豬肉又貴了。


說回特種養殖。我雖然不敢吃竹鼠、蛇、牛蛙和箭豬等,我也認為這些特種動物的是否可以養殖值得商榷。但想到以前發生在豬身上的操作,我還是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很警惕,害怕這次切下去之後,回頭又不得不反悔,反覆折騰農民。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精細化管理的能力也要跟上才行。


更何況中央發佈了要素市場化配置文件,土地也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加快改革。如果農村管理不精細,總是翻煎餅一樣往復折騰,誰又敢投入資金建設新農村呢?


參考文獻:

關於要素市場化配置首份中央文件印發 將引導要素向先進生產力集聚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4/10/t20200410_34654172.shtml

環保部:嚴治“散亂汙”,排放不達標企業9月前一律關閉! - 行業點評-養豬新聞_養豬資訊_畜牧展會_中國養豬網 - 中國養豬網-中國養豬行業門戶網站 https://www.zhuwang.cc/show-148-340507-1.html

國務院取消禁養限養規定,鼓勵養殖-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 http://www.hbtyxh.com/jinrikandian/2019-09-03/15528.html

農業農村部關於《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http://www.moa.gov.cn/hd/zqyj/202004/t20200408_6341067.htm

執行野生動物禁食令,要細化名錄做好銜接-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20-03/06/content_7307.htm

Andersen, K.G., Rambaut, A., Lipkin, W.I. et al. The proximal origin of SARS-CoV-2. Nat Med 26, 450–452 (2020).

野生動物禁食令下,廣東多地特種養殖戶陷入迷茫 http://www.nfncb.cn/html/2020/importantnews_0311/1195289.html

Xuhua Xia, Extreme genomic CpG deficiency in SARS-CoV-2 and evasion of host antiviral defense,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 msaa094


封面底圖:華農兄弟的微博視頻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