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精神的象征大和级战列舰,是怎么设计的

日本是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匮乏的国家,所以不可能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军舰数量资源与美国竞争。

不过日本海军揣测,美国海军建造的战舰宽度将受到巴拿马运河的限制,并将携带406毫米口径的舰炮。根据明治时代以来的“数量短缺,质量补偿”政策,日本试图用单船的质量优势来抵消彼此的数量优势。


在这个想法的指导下,日本海军开始准备建造一艘拥有460mm口径主炮的超级战舰。早在1916年,日本就试产了460毫米舰炮,1920年又生产了480毫米舰炮。

1934年10月,日本海军司令部正式将新战列舰的设计任务分配给海军舰艇管理总部,要求460mm口径的主炮8门以上,155mm口径的辅助炮12门以上(四合三),或200mm口径的辅助炮8门以上(四合二),最高航速为超过30节。该舰的防御装甲能承受主炮在20000-35000米距离的攻击。


新船由船政总部福田切尔第四高级助理整体设计,并由平和让造船高级助理技术指导。1935年3月10日至1936年7月20日,先后提出了23个设计方案。

在最初的a-140计划中,新战舰的正常排水量为6.95万吨,长294米,主机输出功率为20万马力,最大航速31节,续航里程8000海里/18节。新的三联装460毫米口径的主炮,像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一样,集中布置在前甲板上。大和级战列舰排水量。


但日本海军最终采用了前甲板布置两个三重主炮塔,后甲板布置一个三重主炮塔与衣阿华级战列舰相似的设计,它被认为是战舰主炮的最佳配置。


在新船的各种设计中,电厂计划使用汽轮机和柴油机的混合动力。但由于日本海军装备柴油机的潜艇航母故障率很高,因此放弃了这一计划,最终计划只使用蒸汽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