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北京哪一个迷人之处,连上海和香港也无法相比吗?

从本质上说,北京是一个撕裂的城市。它不适合肉体居住,但适合灵魂栖居。它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如同神秘且危险的黑洞,让那些游荡在这座城市上空的灵魂甘愿坠落其中。

仅就规模而言,北京的文化生态圈庞大且密集,在中国无出其右,连上海和香港也无法相比。这座2000万人的大都市每天有无数对精神生活绝不妥协的文化动物嗷嗷待哺。而哺育他们的,是无数书店、出版社、影剧院、美术馆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文化空间。

出版盛宴和海量食客共同导致的结果是,在北京很多地方,你都可能和一本你想要的书发生艳遇。

不过,对于北京的淘书之旅,我有所期待,但又不敢过于期待。原因在于,这是一个遍地都是“扫地僧”的城市,我一个二线城市普通读书人的眼光和身手怎么可能比得过他们?而那么多内行的书店老板,又怎么可能让我幸运地“捡漏”?

时间所限,我以所处的安河桥北及地铁四号线为轴画了一个圆,锁定了北大野草书店、豆瓣书店、博雅堂书店、万圣书园及中国书店。而较远的琉璃厂和潘家园则未及探访。

这些书店好书很多,小便宜能捡到,捡大便宜断断不能,所以这一路走来我并不窃喜,反倒不胜唏嘘。野草曾在北大校园里栖居,如今却厕身于一家超市的地下,和廉价服装铺位为临。位于二楼的万圣面积不小,但一楼正装修的门脸却大煞风景。中国书店是中国罕见的开有不少分店且以经营旧书为特色的书店,这一点令人心生安慰,但其稍为可观的书就身价昂贵,令人难以高攀。

总而言之,此次觅书之旅收获不大。要说收获,是感受到了野草这种学术书店的毅力和韧性。它在流亡中也没有迷失方向,正如野草,花叶虽不美,但却坦然,欣然。还将大笑,歌唱。

或许,可以用鲁迅的原文为此文作结—— “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