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与君酌-诸子百家13-庄子《养生主》

庄子的《养生主》一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又蕴含很深的养生、修身哲理。能够将道理讲得深刻就很难得了,如果再能够讲得有趣,讲得生动那就更难了。也正因如此,每次读来,都惊叹、佩服,而又从其中洗涤心灵,汲取食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只此一句,便有了诸多不同的理解与释义。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庄子是反社会、反文明的。包括南怀瑾、胡适、王东岳等都是如此。只是也有部分的人是不同观点的。比如罗龙治、郭象、冯友兰...台湾科技大学原教授罗龙治《哲学的天籁——庄子》中提到知识是以了解养生的道理,也就是了解自然变化的道理为主。了解之后,便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再追逐多余的知识,否则便是迷路了。庄子的意思不是“反知识”,而是要人“超越知识”。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曾提出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我非常赞同先生的观点。即使原文晦涩难读,坚持琢磨,每每都能收获不同的意思,这种感觉却非读译文所能得到的了。

就比如这篇《养生主》,可以看出庄子的原意是顺应自然而非以人力去破坏它。“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良庖岁更刀,割也;”这便是鲜明的对比了。顺应自然者游刃有余,“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髋,因其固然。”这是养生的真谛了。这也是庄子开篇所提出的驾驭知识而非追逐知识的原意吧!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一个人偶然来到世间,这是他顺时而生;偶然离去了,这是他顺时而死。安于时运而顺应自然,一切哀乐之情就不能进入心怀,此为自然的解脱。庄子豁达,顺应生死,只是后来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却又违背了庄子顺时而生、顺时而死的超脱。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变化与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