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世叛乱频起, 为啥诸葛亮两年后才去平叛? 只因此人尚未去世

三国中,有一些奇怪的事情,读者在读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但是并没有深究。那就是当初刘备去世之后,川蜀的边境就常常发生动乱,但是为何诸葛亮并没有直接就开始平乱,而是静静等了两年之后,进行了平叛的战争。这两年,诸葛亮在等什么呢?这两年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分析一下吧。

诸葛亮没有发动平叛战争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一个特殊的人物。此人就是蜀汉的臣子王连。王连何许人也?王连此人并不出名,主要还是因为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太多了,名声显赫的人也是非常多的。能够在三国时期留下名字可不容易,王连就很不容易,因为同时期有名的人实在太多了。不过王连虽然没有名声,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大臣。最初,他是在刘璋手下做事当梓潼县令,后来刘备攻打成都的时候,就劝降过王连,王连却以死明志。刘备心一软,就放过他了。

直到最后,刘璋都投降了,王连才不再坚持。刘备欣赏此人,就给他一个不错的官职,他也聪慧过人,取得了很好的政绩。没多久,他就开始升职,最终成为了蜀汉的盐铁运营。这个职务可是非常大的,相当于把握住了整个蜀汉的硬通货,盐和铁,这可是主要经济物资。相当于掌握了经济命脉。刘备识人有术,王连此人确实很有本事,在位期间,给蜀汉带来了非常多的经济积蓄,最终他被封为平阳亭候,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不仅如此,王连此人还非常有知人之明,他先后推举了吕乂、刘干等人,都是比较优秀的人才,后来也都成为了蜀汉的栋梁之才。甚至刘干最后都官居太守,而吕乂也曾做过尚书令,可见他看人还是比较精准的。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诸葛亮准备平定叛乱的时候劝阻了诸葛亮。诸葛亮的在蜀汉的地位自然是无人可及了,但是他依然听取了王连的建议,缓了两年。那么王连是怎么劝说的呢?当初王连已经是丞相长史的职务了,也算是一个比较高的文官。他对诸葛亮说:“南蛮凶险,有瘟疫和各种祸乱,而您是蜀国的核心人物,不能够去亲征,万一出事了,蜀国也危险了。”他的意思简单,就是说,可以派别的将军去平乱,但是不要诸葛亮亲征。

可惜在当时诸葛亮看来,没有人适合担任这样的职务,只能自己出战才行。王连接连劝阻,他将蜀国的经济和国力和人口拿出来分析,有理有据说出了不应该亲征的原因。让诸葛亮也不得不服,于是平叛的时间就慢了下来。缓了两年之后,蜀国逐渐走出了夷陵之战的阴影,经济和人口都有了恢复,诸葛亮觉得时机已到,决定亲征平叛。此时的王连已经病逝了,没人反对诸葛亮,诸葛亮就在这一年连续征战了越嶲郡和益州郡,消灭了孟获和雍闿的地方势力,凯旋而归。

后人也许会说,王连这显然就是多虑的啊,诸葛亮用兵如神,平定叛乱信手拈来,有何危险?其实王连的真实思想并不是质疑诸葛亮的能力,而是想要借助这样不大的战役,来锻炼一些新人将领,让他们有发挥的空间,如果诸葛亮亲征的话,一方面会有危险,另一方面也会让整个蜀汉太过于依赖诸葛亮。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那么蜀汉后继乏力,必然也会出现危险的。

果然,在后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整个蜀汉就萎靡不振了,再难有兴起的势头了。从这一点上来看,王连的忧虑并没有错。蜀汉还是应该培养独立的新人骨干,而不应该太依赖诸葛亮。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一段历史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观看。

文章取之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