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话香椿

阳春三月话香椿

【1】香椿的营养价值

春暖花开的季节,嫩绿的香椿清香怡人、香嫩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素有“树上青菜”之美称。香椿中含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营养及药用价值十分可观,是春天的佳肴。香椿主要的食用季节在每年的三月和四月,而三月的香椿是最为鲜嫩的,错过了就不再有了。

香椿头含有极丰富的营养。据分析,每100克香椿头中,含蛋白质9.8克、含钙143毫克、含维生素C115毫克,都列蔬菜中的前茅。另外,还含磷135毫克、胡萝卜素1.36毫克,以及铁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特有的香椿素是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病。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

【2】食用香椿的注意事项

香椿的吃法很多,可凉拌、可炒、可煎,还能腌着吃。但是香椿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在老叶中更是每千克高达53.9毫克,因而容易使人发生亚硝酸盐中毒。试验发现,只用水洗过的香椿亚硝酸盐含量为每千克34.1毫克,而用开水焯后仅为每千克4.4毫克。用没有焯过的香椿炒鸡蛋,亚硝酸盐含量为每千克83.3毫克,焯过的香椿炒鸡蛋每千克含量为1.5毫克。试验还证明,用15%和30%盐水腌过的香椿不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所以,吃香椿一定要用开水焯。应该提醒的是,香椿为一种“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为妥。又因香椿性偏凉,有慢性肠炎、痢疾者不宜多食。

【3】香椿的中医食疗作用

香椿不仅是美味佳蔬,而且还是一味良药。《食疗本草》说:“治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来多,亦止带下,疗小儿疳痢。”《本草纲目》载:“白秃不生发,取椿、桃、楸叶心捣汁,频涂之。”《医林纂要》谓:“泄肺逆,燥脾湿,去血中湿热。治泄泻、痢、肠风、崩、带、小便赤数。”《大明本草》曰:“止女子血崩,产后血不止,赤带,肠风泻不住,肠滑泻,缩小便。”中医认为,香椿性平味苦涩,有清热解毒、收涩止血、止泻止痢、健胃理气、杀虫解毒、涩带固精的功效,适用于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疳积、白秃、疔疽、漆疮、疥疮、蛔虫等症。对中焦气机升降失和所致的食欲不振、食积呕腐、胃脘胀闷、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湿久化热、湿热伤阴所致的口苦口干、心烦、大便偏干、情志失调等症状均有一定的调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香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民间很早就有用香椿治疗疾病的验方。

1、治胃溃疡:香椿芽250克,搓碎后与适量红枣泥和为丸。每丸重约3克,每次服2丸,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2、呕吐:香椿叶20克,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每日2次。

3、疥疮:鲜香椿叶适量,加水适量煎5~10分钟,取汤外洗患处,每日数次。

4、疮痈肿毒:鲜香椿叶、大蒜等量,加食盐少许,共同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次。

春季吃香椿,杂病不缠身!

(本文图片均来源自网络,验方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