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华北小麦优势种植区仍然要防治

小麦茎基腐病是土壤传播的真菌病毒感染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南方小麦2月——3月是发病高峰期,淮河以北可能4月——5月小麦仍然会感染茎基腐病。茎基腐病多发生在连茬种植小麦田块,秸秆还田的小麦田块。连阴雨、土壤潮湿、气温回暖的环境容易爆发流行。南方小麦从出苗到小麦扬花期都有可能感染,但在灌浆期“立夏”前后,感染几率较小,北方小麦近期气温回暖,开始进入灌浆期了,茎基腐病仍然有感染风险。


一、茎基腐感染症状

茎基腐病是土传病毒,是真菌的一种,苗期——分蘗期发病,地面茎秆部位会有病斑,黑灰色,并向上蔓延,造成茎秆部位腐烂,拔出植株,根系也腐烂了,甚至没有根须,并散发腥臭味。感染初期,只有与根连接的地方有腐烂,上部茎秆呈乳白色,与正常小麦茎秆有区别,正常茎秆部位是绿色的,发病时整个小麦田块都会感染,茎秆成片呈乳白色,叶片泛黄,并枯萎,小麦在齐穗后成片死亡。2018年,我们当地小麦在封行后,底部叶片泛黄,农民当条锈病防治,结果叶片泛黄趋势并没有好转。好在杀菌剂对茎基腐病毒也有扼杀作用,但土壤无法喷到,土壤中茎基腐病菌是无法杀灭的,那一年,我们当地小麦平均亩产700斤左右。其实,茎基腐病与条锈病还是有区别的,条锈病叶片有病斑,用手擦拭病斑,会沾手,而茎基腐病叶片泛黄是没有病斑的,是茎秆腐烂,无法呼吸、代谢、生成、蒸腾,使叶片枯黄,两者是不同的。


二、茎基腐病的防治

茎基腐病防与治相结合。小麦最好不能连茬种植,当小麦病虫害较多,产量呈下降趋势,应该改种其它作物,或者休耕一季,2018年我们当地农民冬小麦就没有种,将水稻田深翻之后,休种一季。即使勉强种下去,小麦产量也不高,用药成本大,不如休耕一季。小麦播种前,将秸秆杂草清理出田地,无害化处理,土壤旋耕后,用杀菌剂对土壤杀菌处理一下,也可以与打除草剂同时进行。小麦种子用20%多菌灵溶液浸种4——6小时,也可以拌种种植。茎基腐病,冬季防治是关键,可结合“一喷三防”同时进行,在防治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这些真菌病毒时,对茎基腐病也有一定防治作用,冬季苗期小麦地土壤裸露在外,利于茎基腐病防治,在打杀菌时,土壤也会被喷到,能杀灭茎基腐病毒,到小麦封行了,防治茎基腐病就有难度了,药液喷不进土壤了。茎基腐病在小麦返青时一定要化学防治一次。不过现在再难也要防治,因为再过一个月小麦就要收割了,不能功亏一篑,让小麦减产。

当前,可以结合赤霉病、锈病同时进行防治,将药液喷多一点,喷重一点,将小麦整个植株都喷到,不能少喷、漏喷。

对于小麦真菌病毒病,我们当地农民是这么用药的:

01.三唑酮+乙唑醇各25克,兑水50公斤,对小麦整个植株喷雾;

02.乙唑醇+戊唑醇各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

03.戊唑醇+三唑酮各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

近期每隔5——7天喷雾防治一次。小麦仍然处在管理关键阶段,继续做好清沟沥水,通风除湿工作,防止真菌病毒感染。


小麦已经开始进入灌浆期,很多农民认为丰收在望,小麦丰收巳成定局了,可以松一口气了,可以不打药了,孰不知,现在茎基腐病、赤霉病、条锈病仍然会感染,如果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有可能造成减产,华北地区最好对茎基腐病再做最后一次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