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评 | 航司保级规则悄悄变了,你应该注意

疫情期间大家的飞行生活,基本都靠随心飞、快乐飞、无限飞

特价机票搞定了,毕竟基本上没有保级的压力。只需要看航班时刻和价格是否划算、是否能用无限飞购买。而航司的金银卡,只有在过安检通道、使用休息室的时候才用得上。

不过疫情早晚会过去,尽管各家都延长了保级的时间,但是在疫情之下出行极度减少,出门基本上也是刷各种随心飞的情况下,常旅客明年的保级压力其实还是很大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从去年开始,各家航空公司陆续都更新了自己的会员计划,比如好多人吐槽的东航的「向钱看」,比如国航

终白里面又加了一个超级 VIP 级别等等,那么蓝翼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各家航司的忠诚度计划的变化,以及明年保级怎么选。


调整后的航司忠诚度计划

从去年开始,各家航空公司的会员计划或大或小,都基本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计划蓝翼汇总对比了下,可以参见下表:

可以看出两个主要的变化,首先一个是针对高端常旅客,推出了更高的等级(其实还是等级贬值)。早在2018 年,厦航就率先推出黑钻卡,属国内民航首家,黑钻会员可以免费升级头等舱也在当时常旅客圈备受讨论;此后,国航在终身白金卡上设立了一个更高的等级,

「年度卓越终身白金卡」,需要通过年度 30 万公里终白里程获得;而今年南航也推出了铂金卡(相当于白金卡)。


另一个变化则是在航段、里程这些传统的会员升级/保级指标之外,引入了消费金额这个更加直观的维度。


要说起会员等级与消费金额挂钩,航空业最早尝试会员体系与消费金额挂钩要追溯至 1987 年的 America West(美西航空,现属于美国航空集团)。然而直到 2014 年,达美航空和美国联合航空,这两个全球知名的航企先后宣布将会员消费金额纳入会员等级核定,且一改以往按舱位和距离计算里程调整为按购票金额计算,消息一出引起市场热议。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时任联盟成员的启发,东航南航也率先在国内增加了消费额度这一要求,未来是否也会调整为按消费金额计算里程,不得而知。


对于航司而言,如何吸引并留住高净值商务人群是关键。通常这类消费者购票时不会太在意价格,而是会对值机速度,候机体验,登机流程,机上服务等环节有更高等要求。如此一来,航司把消费金额列为高级别会员考核也就没那么难理解了。


保级怎么选?

具体到影响保级的因素,除了基地因素和上面所说的忠诚度计划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大家的选择,蓝翼建议大家在选择的时候综合来考量:

最首先的就是航空基地

主场优势不仅仅体现在体育比赛上,航空上的更明显。比如在北京,CA 就是比 MU、CZ 硬气,航班多、休息室大,航班出了问题也更容易解决。加上现在的无限飞也能明显看出来,比如在上海的人买奶航的畅飞卡,对于上海人民就是蜜糖,对于北京人民就是呵呵。

再次是会籍的匹配,比如航司和信用卡的合作。比如首创顶级卡级别与信用卡匹配的国航:金卡开始可匹配中信国航世界卡,金卡有效期内免年费。还有曾经的无限带人龙腾卡,让很多人的国航金卡在金融领域发挥出来更大的优势。

而这种跨界也不仅仅限于航司和银行信用卡,比如东航曾经和喜达屋(今万豪)酒店集团推出备受好评的「悦享东方」,达标用户送东航银卡。去年南航

IHG 也搞了一场会员等级匹配,不过由于技术故障遭到不少诟病,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对这类会籍匹配活动的热衷。

其次的考量则是合作伙伴的多少,以及活动。合作伙伴无外乎看两点:我在不乘机的时候也能累计航空里程和我用里程兑换酒店、租车等非航空类商品和服务。不得不说,大陆这几家航司在这一点上做的都差不多。比如入住洲际等连锁酒店累计航空里程、银行信用卡积分兑换航空里程,用里程来兑换影音网站会员或旅行服务等。而香港的国泰航空,它的合作伙伴更多,玩法也会更丰富一些。


至于说到航司的活动,不得不提每月的会员日。以每月 28 日的南航会员日为例,都会放出免费抽奖(里程和免票)和优惠券,指定线路还会打折,吸引用户关注和购票。这种口碑和营收双丰收的活动,航司自然不会放过。不过最近的会员日活动,明显有点诚意不足

。除了会员日,还有一些口碑极佳的短期活动,例如国航淡季半价里程兑换、东航 X 缤客B ooking 预订酒店 6 倍积分等。


最后还有不是那么客观的航司软硬件、服务,比如天津的朋友如果有一张 HU 金卡飞天航的航班,那么升舱的概率会非常大,还有东航的白金卡也比较容易升舱。新飞机多不多,机上餐食好不好,休息室那碗面的浇头是不是丰富,都可能会影响到对常客计划的选择 —— 当然这些都非常主观,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了。

最后,在今年常客几乎人手两个随心飞产品的情况下,随心飞是否能够积攒里程和航段,估计也会影响明年大家对保级的选择。


结语

航司的忠诚度计划,和银行的信用卡产品非常类似,蓝翼觉得都是企业对于会员价值判断后的一个体现。

从信用卡领域,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几个趋势,一个是「向钱看」,也就是所谓的攻略和技巧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根据你的消费额度频次,银行会给予相应的权益和优惠;另一个是「普惠」,银行越来越着眼于大多数的用户群体,与早年侧重于 28 法则中的 20% 不同,现在更希望活动和权益能够侧重于最广泛的持卡人。

而这两个趋势,在航司的忠诚度计划里面,也同样在发生着,比如我们开篇提到的东航、南航先后将消费额直接引入到了会员等级的评定当中。

当然,航司的产品与信用卡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卡可以随便换,但是航司的基地属性和航线覆盖,才是决定旅客选择的基础因素。但在此之外,会员计划的门槛、评定标准、乃至餐食等附加服务,则是对于旅客尤其是常旅客来说决定忠诚度的重要一环。

蓝翼不反对航司按照旅客的贡献度来进行分级,但同时也觉得不能单纯地将贡献度等同于消费额。航司经常畅想如何从卖位移服务运营旅客时间价值转型,那么对于高频出行的常旅客来说,如果他愿意贡献出飞行的时间或者其它价值,是否也应该是航司的高净值客户呢?这不仅考验的是航司在服务流程中的价值挖掘能力,同时也考验航司、银行、酒店乃至其他相关垂直行业间的跨平台能力。

那么,你在选择航司的时候,主要考虑哪些方面呢?会员计划、餐食等服务、积分兑换价值,还是什么呢?留言里和蓝翼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