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输光本金还倒欠银行数百万,蠢!被境外资本割韭菜,投资者欲集体诉讼中行原油宝

来源:价值线综合

编辑:金科 汪霞菲


就在国际油价跌为“负数”之际,中国投资者又被狠狠割了一把韭菜!

由于想抄底原油反弹,一些投资者3月份就把国内银行原油产品“买爆”,但中行原油宝的投资者转眼间,不但本金亏光,还倒欠银行数百万。

业内人士称:中国银行产品遭华尔街资本围剿,中国投资者又被割了一轮“韭菜“。而中行产品被指犯下低级错误。

“中行原油宝设计规则或存在重大缺陷,导致投资者巨额亏损,我们打算去集体诉讼。”有愤怒的投资者表示。


1


买中行理财产品,倒欠银行数百万?


按照一般投资人的理解,抄底实物资产,最多也就是本金亏干净,但对于购买了中行原油宝的投资者来说,不仅仅本金亏完了,还可能倒欠银行200%的本金。根据网络一张截图显示,中国银行向投资者发送的结算价格是-266.12元。


网传的这张结算单显示,投资者开仓成本是194.23元,本金总额388.46万元,但是现在总体亏损920.7万元,倒欠银行532.24万元。中国银行已经发出通知,要求投资者补充这部分穿仓亏损。


据悉,中国银行原油宝美油2005期合约(含美元、人民币)于4月21日到期,并在4月20日22时停止交易和启动移仓。21日,由于结算价格尚未确认,21日所有投资者的账户被冻结,处于浮亏状态。当天晚上,中行公告称,正积极联络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确认结算价格的有效性和相关结算安排,暂停WTI原油合约当日交易。22日,中国银行再次公告称:鉴于当前的市场风险和交割风险,中国银行自4月22日起暂停客户原油宝(包括美油、英油)新开仓交易,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不受影响。同日,美国原油2005合约-37.63元/桶的结算价格被确认有效。

有投资者在微博上曝出一份中国银行追加交割款的短信,“我行原油宝产品的美国原油合约已参考CME官方结算价进行轧差或移仓。请多头持仓客户根据平仓损益及时补足交割款。”


这一下在投资者圈子里“炸了锅”。

投资者并不服气,强烈质疑中国银行自身存在玩忽职守的嫌疑,自己的合约设计和风险控制形同虚设,并且强行让投资者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另有投资者提出质疑,“原本是保证金低于20%自动斩仓,怎么现在不只是没有平仓,反而要赔钱?” 而据部分客户截图内容显示,银行客户确实有回复称“正常情况下,保证金低于20%,自动强制平仓。”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行不同,工行、建行、民生等银行都在约一周前为客户完成移仓,但是不少投资者还是损失惨重。


2

全都跑了,就中行没跑

被华尔街盯上的中国“韭菜


券商中国援引业内人士说法称:本次中行原油宝极端事件及负油价的发生,背后实际是中行惨遭华尔街围猎的血腥故事。在账户原油类业务中,为了及时响应客户交易,银行同时承担经纪商和做市商角色,客户买卖产生的净头寸,银行会去相关的海外交易所用其外汇资金去进行对冲。


“银行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抄底做多的,因此作为客户的交易对手方,银行的净头寸是空头,它需要去海外交易所买入原油期货,因此在相关合约上会产生大量多头持仓。

业内有消息说4月20日(国际油价暴跌出现负油价),中行在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上持有的多头高达2万余张,而当时该合约全部持仓就10万多张,等于中行一家占到了20%,这里肯定是有问题的。”


另一消息源也向记者证实了中行在5月WTI期货合约到期前仍持有大量多单头寸。由于中国银行选择了在最后时刻进行换月交割,导致市场已经没有对手方,中国银行平仓不掉自己的头寸。

而根据中国银行的公告显示,他们将投资者的仓单留到了最后结算时刻,而没有能完成盘中换月。这意味着,市场上的其他玩家全都跑了,就中国银行自己死握着巨亏仓位。

有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WTI纽约原油05合约很早就存在问题的征兆,在期货投资圈,大家都很奇怪是谁在死硬当多头不肯平仓,尤其是在上周末CME修改规则后,大家都在调侃,这一定是有哪个笨蛋海外投资者还没有走,CME看到了要去包饺子,但谁也没有想到中国银行也在其中。

事实上,在国内除了中国银行之外,其他开设有纸原油业务的投资机构,都成功跑路逃出生天。国内的工行银行、建设银行的纸原油业务,早在4.14-4.15日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换月工作,当时他们的平仓价格基本在21-20美元/桶之间。同样,全球最大的原油ETF基金USO也基本是在这个区间换月,随着产业客户、大机构纷纷离场,CME集团也在周末对市场进行了调整,承认了负油价的可能性。

在大家还在猜这最后一个大玩家,期货“大作手”到底是谁的时候,没想到竟然是个低级错误玩家。


今年以来,原油价格不断地下跌,抄底原油的中国投资者越来越多,据业内人士表示,近期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产品规模快速扩大,但是风控措施明显没有跟上,中国银行这事不能赖给一线的交易人员,整个产品的制度设计就存在问题,最核心的就是不应该在最后时刻才进行换月操作。普通投资者可能对期货市场了解不深,而银行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存在流动性风险。


3

中行这一单,到底亏了多少?


那么中行的低级失误,到底造成了多少损失呢?这只能等着中国银行自己公告了,但很明显的是,他要求客户按收盘价结算,那么肯定是很多单子拿到了收盘。

我们能从CME查询到,最后高达77076手合约是按照的TAS指令执行的,原油期货结算价交易(Trade at Settlement,以下简称TAS)指令。TAS指令,允许交易者在规定交易时段内按照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或当日结算价增减若干个最小变动价位申报买卖期货合约。

我们不知道这7.7万手中有多少单是中国银行的单子,但我们能算出来,每一手合约1000桶。总计77076000桶原油在结算价附近成交。


假如开仓均价为20美元,则最后结算的总共损失高达44.66亿美元,约合315亿人民币。


4

投资者愤怒,巨亏背后:原油宝或存“七宗罪”


官网资料显示,原油宝是中国银行面向个人客户发行的挂钩境内外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产品,其中美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WTI原油期货合约”。

谁也没能想到,这个不带杠杆的5月WTI原油期货产品,不但亏完了投资者的本金,还要倒给银行钱。

据券商中国称,原油宝产品巨亏背后,存在产品设计、交易规则不清晰等多个缺陷。

第一, 移仓问题。


按照中行原油宝合约规则,4月20日22:00启动移仓,但中行未成功移仓,导致客户巨亏。


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宝选择在WTI原油最后结算日的前一个交易日才启动移仓,而国内的其他银行,工行、建行、民生等银行都在一周前为客户完成移仓。

第二, 保证金制度成摆设。


原油宝交易界面明确写明是“保证金充足率低于20%时,系统将按照单笔亏损比率从大到小顺序的原则对未平仓合约产品进行逐笔强制平仓。然而,中行原油宝在当晚22:00暂停交易后,从22:00直至5:00,WTI原油期货收盘时,中行没有对客户的保证金低于20%、0、甚至亏损部分进行任何强制平仓操作。


第三, 交易系统不稳定。


自3月以来,中行原油宝系统一遇大涨大跌就崩溃或者宕机。4月3日,原油大涨近20%,中行原油交易app直接瘫痪,令不少投资者未能及时平仓,导致盈利直接被砍掉一半。如今大跌,中行原油宝则无法移仓,投资者本金亏没了还要赔银行钱。


第四, 原油宝的结算规则不清晰。


按照合约规则,合约结算日若客户仍有未平仓合约,中国银行将冻结客户的交易专户,按照中国银行的公布的原油宝产品合约结算价,办理结算,将采取当期合约结算价平仓该产品余额数量,释放冻结保证金。这里所说的“结算价”,是以银行冻结客户时的价格结算还是以WTI原油当天的结算价结算,也令投资者存疑。如果按照第二天凌晨5点北美原油的结算价来计算,早早在当晚22:00冻结客户账户的意义何在。“本来22:00之后我看到它跌了,大不了就平仓呗,但这期间我们自己是交易不了的,因为原油宝说已经启动移仓,那为什么之后还没有出现‘负油价’的几个小时里,中行迟迟没有移仓。”一名投资者表示。


第五, 挂钩原油的产品,风险等级产品认定问题。


中行原油宝产品,虽然不带杠杆,但实际上原油价格的波动巨大,已经超越银行对客户的风险等级要求,然而银行却将其与理财产品混在一起销售,是否涉及向不符合风险等级要求的客户开放买卖金融产品。

第六, 风控以及风险提示问题。

原油宝涉及的规模和头寸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当晚遇到如此罕见的波动,在原油价格逼近0、甚至是负价格的情况下,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有没有交易员执行风控,眼睁睁的看着价格跌至负值以下,最后以-37.63美元的史上最低价附近结算。

要知道投资者投资的可是银行不带杠杆的原油宝产品,投资者认为,理论上最多也只是亏完本金。值得注意的是,CME早在4月15日就修改软件编程,应对负油价,中行有没有进行相应的结算风险的提示。


第七, 擅自删除交易记录。


22日公告后,中国银行App原油宝操作界面内容被全部清空长达10小时,包括各类合约的行情、客户持仓情况、交易记录等均小时不见,还要重新签约保证金账户。 “意思是,我本金亏没了,还要补缴倒欠银行的钱,在这个基础上,中行还当我这些交易、操作都没发生过是吗?”有投资者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