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社企齐发力 共创双拥模范城

阳泉是一座红色的城市、革命的城市: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正规军红二十四军的诞生地;——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主战场;——“七亘大捷”的发生地;——连续八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红色革命”是这座城市的响亮标签。一直以来,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我们山西省阳泉市委、市政府坚持发扬革命精神,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拓展拥军途径,持续巩固双拥成果,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努力做到“标准更高、特色更优、品牌更亮”。特别是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以来,坚持双拥重点向基层聚焦、双拥工作从基层抓起、双拥政策在基层落实,积极打造“一村、一社、一企、一镇”双拥示范亮点,不断夯实双拥工作基础、创建双拥示范经验、擦亮双拥模范金字招牌,创造了双拥模范城创建的“阳泉经验”。

打造“一村”示范 推动军民共建深入发展

阳泉市郊区汉河沟村是全市命名的首批“双拥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晓文是市里评选出的2019年“最美退役军人”,在他的领导下,全村坚持以创建双拥示范村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双拥政策,成立了全村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建设了双拥文化广场、双拥展览馆和汉河沟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了双拥共建单位和双拥共建农场,并自行制定了多项惠及军人军属的关爱帮扶措施,在安置回村退役军人、选任退役军人担任村干部、推荐退役军人优先入党、支持退役军人自主创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景阳广场即双拥文化广场,是全村百姓文体活动的主要场所。步入广场拾级而下看到的是“连心亭”:亭上八个大字“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突显了文化广场的主题;亭前横匾“连心亭”意喻军队和人民心连心的情结;正面木刻对联“祖国安危肩上担、人民忧乐心中挂”展现了人民军队肩负的责任和心中为民的伟大情怀;亭上左右两边的人物宣传灯箱是汉河沟村部分退役(转业)军人的代表,其中有战功赫赫的烈士,也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勇士;亭背面木刻横匾“永葆初心”,对联“为民甘付苦和辛、报国非图名和利”展现了军人博大宽广的为民胸怀。广场附近植有“双拥林”、双拥影壁,内容包含“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等内容。此外,双拥教育展览馆毗邻双拥广场,“母亲送子当兵”雕像、“革命星火到抗美援朝”石刻、双拥展览馆、双拥荣誉室等均展现了军民共建等双拥文化元素。

汉河沟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按照“五有”要求建设,双拥文化和国防教育宣传氛围浓厚,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并组建了专职队伍、配备了应急物资,还建立完善了《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慰问发放表》《退役军人调查表》《现役军人花名册》《退役军人花名册》《会议记录本》《双拥工作制度职责》《双拥工作计划总结》等双拥工作资料。村内还各有双拥共建单位和双拥共建农场一个,在安置退役军人、关爱退役军人、落实拥军政策、开展军民共建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活动,在全村营造了拥军优属、军民融合的浓厚氛围。

打造“一社”模板 创造服务示范品牌

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落实、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而村(社区)级退役军人服务站是这“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和“关键一步”。阳泉市在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的基础上,聚焦建“强”,注重发挥“示范”效应,为基层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的“样板间”——段南沟社区“鸿雁军人军属服务驿站”。

段南沟社区目前在册登记的退役军人216人、烈士遗属1人、残疾军人8人。其社区书记、主任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任红梅,在她的带领下,段南沟社区在建立“红梅党代表工作室”、“红梅调解工作室”、心理咨询室、鸿雁大舞台、国防教育大讲堂的基础上,又以更好服务退役军人和军人军属为目标,创建了“鸿雁军人军属服务驿站”,创新了双拥理念做法,为全市基层双拥工作阵地拓展延伸服务功能提供了参考经验和典型素材。

段南沟社区结合“奉献、责任、服务、创新、诚信”的社区“鸿雁”精神,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站、四化、五服务”工作法,不断提升服务军人军属水平,打造基层服务站名片。

建设“一站”:即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五有”标准,在打造好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基础上,统筹考量社区资源力量,建设了一个标准化的退役军人服务驿站。

推行“四化”:即:宣讲十九大精神专业化;及时了解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烈属的生活工作动态化;开展国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常态化;慰问部队官兵、光荣家属、烈属、退役军人,解决安置就业、家庭困难精细化。

开展“五服务”:即政策服务、培训服务、心理服务、生活服务和文化服务五项服务。

——政策服务:充分发挥党的十九大代表、社区书记任红梅的人民代表效应,与阳泉市军分区、武警部队、消防大队等一起开展“宣讲十九大精神 军民共铸强军梦”、“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发生大变化”等政策宣讲和红色工程活动。——培训服务:围绕深化群众国防教育,充分利用电子屏、标语、横幅、海报等载体,坚持举办“童心军营梦”活动,从“荣誉篇、教育篇、传统篇、活动篇”等方面全面开展“双拥故事传承梦想 国防教育军民共建”等活动。——文化服务:着力打造“军民讲坛”,坚持每季一讲、军政干部讲、百姓名人讲,开展中国梦、强军梦系列教育活动。社区鸿雁艺术团与军人军属在一起举办军民联欢会,突出“文艺拥军”的特点,丰富社区文化娱乐的舞台。——生活服务:打造“军民鸿雁情”和“军徽映夕阳”项目,开展社区孤寡空巢军属老人和军属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青少年结对帮扶活动。同时,充分利用部队资源优势,开展军属、党员、学生假期进军营等活动,培养群众的国防意识和拥军意识。——心理服务:热情接待在阳泉工作生活的各方军属,开办“青年之家”公众号,长期为退役军人、军属提供劳动保障、就业信息、岗前培训等服务,并开设了“红色读书吧”、“老兵座谈会”等活动,真正让“鸿雁军人军属服务驿站”成为军人军属温暖的家。

打造“一企”先进 营造共促共进氛围

阳煤一矿成立于1956年,是原煤炭部最早命名的现代化矿井和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红旗单位”、“参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目前,阳煤一矿共有在职员工6014人,其中军队退役人员1521人。

一直以来,阳煤一矿坚持将双拥工作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把拥军优属工作作为开展军企共建、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军企融合、军企共建工作,在全矿上下充分营造了共促共进的良好氛围。

2019年以来,为更好服务企业中1500多名退役军人职工及其家属,阳煤一矿武装部高标准建设了全市首家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投资70万元对办公场所和硬软件设施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并悬挂了关于企业文化、双拥文化和国防教育的宣传板块,对一矿民兵参加军事演习演练、军企共建、抢险救灾等遂行任务进行了大力宣传。同时,全力保障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办公场所、办公人员、办公条件配备,并高标准建立完善了《省属企业抗战、两参、军转干部登记表》《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慰问发放表》《退役军人调查表》《现役军人花名册》《退役军人花名册》《会议记录本》《双拥工作制度职责》《双拥工作计划总结》等双拥工作资料,全力服务广大军人军属,在全市树立起了企业拥军优属的榜样。

打造“一镇”典型 引领尊崇军人导向

阳泉市娘子关是山西省著名旅游景点,素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三晋门户”之美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统领娘子军在此驻守而得名。

娘子关镇是全市首批命名的“拥军示范镇”,其驻军较多,镇党委书记朱继明为土家族军队转业干部,荣获了2019年全市“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全镇实现了镇、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全覆盖。2019年11月26日,我市首家“裕农通”退役军人创业服务站在娘子关镇挂牌,为退役军人开辟了新的就业创业渠道,打通了普惠当地百姓、解决农村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娘子关镇充分发挥自身文化旅游名镇的作用,以创建“拥军示范镇”为契机,将文化旅游发展与拥军示范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在全镇景区内大力宣传双拥文化,集中设置了军人军属优先通道、军人军属专属休息区、军人军属服务驿站等设施,并实行军人军属打折等优惠措施,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尊崇军人、关爱军属良好氛围。


(阳泉市双拥工作领导组副组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