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物件属于真正的艺术品吗?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纯手工”形式完成的便叫做手工艺品。

如今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采用这种新技术制作的手工艺品,貌似也变成了一种潮流。

使用3D打印制作雕塑、陶瓷胎体、装饰用具,乃至非常多的非遗技艺中所采用的传统道具等,已层出不穷。

对于这种新技术的出现,有人称赞连连,也有人付之一笑。

当然,在3D打印作品之中的确有很多不乏精美之作,不过使用这样的方法创造的手工艺品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吗?

坊间对这个话题,一直以来也是一直争论不休。

很许多观点觉得艺术的创作形式,并不局限于采用的什么工具,从创作者角度来说,3D打印机是艺术创作的媒介。

手艺人或者是艺术家,完全能够参与作品的构思设计,借助软件,由3D打印机帮他们完成作品的制作,成品依然保留着手艺人或艺术家想要表明的主观艺术色彩。

就像是用手工和机打的形式分别创作一款一样的雕塑、陶瓷,其所包含的理念和创意自然不会有什么偏差。

同时3D打印因为其本身物理特性,刚好给了手艺人或艺术家更多的想象空间以及更大的创作自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某些用3D打印的手工艺品依然算得上是艺术品。

但是也有不少手艺人表明这二者,不能一概而论:

3D打印机和纯手工相比,操作快捷简单,快速的提升了创作效率,不过这种从“构思”到“成品”的近乎“傻瓜式”操作,却简化了制作手工艺品中,极为关键和精华的一步:“创作过程”,即手艺本身的表达。

这一步便是定夺作品艺术性是与否的分水岭。

没错,机器的精准可以保证超低的容错率,达到几近完美的程度,但正是这种“快”又“准”的流程,刚好和纯手工制作的“慢工出细活”截然相反,缺少了在创作中反复琢磨、构思等凸显手艺细微精妙之处的过程,最具也就缺少了“温度”乃至“灵魂”,要称之为“艺术品”,难免显得有些牵强。

关于孰是孰非,还真不好判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