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这10年(一)

从2008年高考后走进医学院到今天,学中医也有快12年了,说心里话,成为一名中医大夫真的是“阴差阳错”,但却真的是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身份,深深地爱上了这份职业。

2008年因为高考失利,自尊心极强的自己又不甘心复读,原本一心考北二外的我,只上了当地一所最最普通的大学,在这里就不提及自己的本科院校了。当时报的清一色经管类专业,一不学医、二不当老师,现实就是经常啪啪打脸的。其实现在想想,应该是当年填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服从调剂,结果阴差阳错的被一所本科院校新开的针灸推拿专业录取,当时的心情,真的是可以用“心如死灰”来形容了。尤其是当我拖着行李箱走进医学院校区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那个环境连高中都不如,基本上5-10分钟,就能把整个校园逛完。宿舍楼是那种没有电梯的老楼,楼道很暗,屋子很狭小,一个宿舍住8个人,上下铺是那种铁床,真的是那种纯铁啊,而且年久失修,住在上铺的我稍微一动就会发出吱扭吱扭的声音,以至于,整个大学期间,我练就了睡一晚上觉都不翻身的特殊技能。

2008年-2009年住的宿舍


简陋无比的生活环境,让医学生原本就刻苦的医学氛围渲染的更加浓厚。众所周知,全世界医学生的大学都是一样的,上不完的课、看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读医学就相当于再上了5年高三。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的课表每天都是满满的,很多时候周末也有课,晚上自习室都是座无虚席,尤其是在期末,根本找不到自习的位置,“占座”在医学院尤其的恐怖医学院尤其是中医学院,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女多男少、阴盛阳衰,所以男生特别抢手,大家都懂得。

刚上大一的时候,因为与当初的梦想背道而驰,非常抵触学医,只想学好英语,尽快把英语四六级过了,基本上专业基础理论那些课程,我都是上完就走,也很少去自习,反而比较热衷于社团活动。但是大考前,我都会提前几周就去自习室“考前突击”,废寝忘食,所以在大五实习前,我每年都能靠还比较不错的成绩,顺利拿到奖学金。外人看来光鲜,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瞬时记忆,使得我的中医专业基础理论非常薄弱,以至于考研时费了很大精力去复习,也因此懊悔不已(奉劝各位学医的弟弟妹妹一定要夯实专业基础)!真正参加工作之后,这样的悔意又更加激烈,重新拾起内经、伤寒去啃。。。

右边是我们的自习室


大二开始接触实操课了,刚刚前面提到了我本科学的专业是针灸推拿,刚开始是在扎的厚厚的卫生纸上练习针刺,指力够了,再到真人身上练,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怕扎疼别人,都是先扎自己。如果指力不够,针只停留在皮肤上,很难进到肌肉层,简单点说就是针站不住。我现在都清楚的记得,针第一次扎进合谷穴、成功地站在皮肤上的感觉,酸、麻、胀,而不是单纯的痛,那种兴奋不已、尖叫的感觉,至今都记忆犹新。每次跟同学互相练习,都是“斤斤计较”,你扎我几针,我一定奉还弄多少,再亲密的朋友这个时候都是“明算账”。

针刺“合谷穴”


跟针灸科完全不同,推拿的实操课,不用做强烈的思想斗争,大家都喜欢上[偷笑R]互相练习的氛围也是更加融洽。唯一遗憾的是,因为我们是该专业的第一届,很多老师教实操的经验都不足,我们学到的远远不够,以至于本科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针灸,而放弃了推拿。每年家庭聚会或者朋友聚会的时候,才是我们施展推拿技术的最佳时机[。

推拿实操课


从大三开始,我开始逐渐对中医有了兴趣,而不是一味的应付考试了。有意识的多跟中医底子比较好的同学们在一起,开始利用周末的时间,跟着当地小有名气的老中医(也是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出诊,在诊所里真真切切的看到中药,总是期待能摸一下老师摸过的患者的脉象,因为跟诊的学生很多,能摸到一次比较特殊的脉,比如反关、斜飞,都会开心一整天。越来越体会到中医的神奇、博大精深,也更加觉得中医好难学,除了有很深厚的中医功底之外,还需要有极高的悟性。

初学诊脉


大三下学期,开始有考研班在我们班级里招生了,考过研的人,都明白考研班是咋回事儿,班里绝大多数人蠢蠢欲动了。我们那时候,跟现在不太一样,考研不是完全普及,尤其是在我们那个不太发达的城市,很没有名气的医学院。但是,我自己却很清楚,考研是我成为一名医生的唯一出路,否则我只能改行。因为以我的专业基础和学历背景,进稍微好点的医院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而且,我一直的梦想在北京,我还有个“名校梦”没有实现。

学校的宣传栏,经常从这里了解考研信息

#桔杏医生超能团##健康养生##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