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随大流的散户,卖赚钱的股票呢?还是应该卖亏损的股票呢?

在投资界的大佬中,我们常常第一想到的就是股神巴菲特,然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虽然深入人心,但是我们却无法在投资选股上实际应用。很多人自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大概率是被套牢了,而且是被深度套牢,为自己解脱找的最恰当的理由。巴菲特讲曾经讲过:“

因为我懂得如何管理好一家公司,所以我才懂得如何投资一个好的公司”简单地说巴菲特更多时候是一个管理大师。他寻找的投资标的是那些好企业中暂时遇到困难、有问题的公司,通过控股之后换掉管理层,实现扭亏为盈,长期增长。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廉价现金。且不说资金量的大小,就在现金的时间价值上已经输给巴菲特了。因此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也许只能当成一种投资境界去顶礼膜拜,对于普通散户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彼得林奇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才是真正的股神,他管理的麦哲伦基金在13年内,翻了700倍。做到了29.2%年平均复利回报,这个回报率是高于巴菲特的。他就是华尔街的传奇小子彼得林奇。昨天的我们介绍了彼得林奇发现的一个衡量股市的指标PEG,市盈率和增长率的比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出门左转,翻阅一下。今天我们就不详细介绍PEG 了。今天我们介绍一下彼得林奇是如何选买卖股票的。

须鲸

须鲸进食

我们都知道,鲸鱼是世界上最大哺乳动物,“须鲸”是须鲸科的总称,须鲸类动物体型巨大,口中没有锋利的牙齿,它们以磷虾等小动物为食。在捕食过程中,它们会不加选择,张开大口一次快速地连海水带磷虾一起吸到嘴里,然后接着闭上嘴巴将水吐出,海水中所含的食物便会被鲸须挡住而留在口中。

须鲸进食


彼得林奇虽然发现了PEG,但只能帮助筛选股票,并不能保证股票就能上涨,对于筛选出来的股票,彼得林奇会用像须鲸进食一样的方式来操作股票。他不会像巴菲特每年只做几个大决策,看中一只股票,大量买入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动。他几乎每周都会做一个小的决策,看到一个投资机会,就会先买下一些股票,然后用时间去慢慢验证。对于表现不好的股票,毫不犹豫地卖出,对于表现好的,会进行仔细的研究,逐步加仓,最终只留下极少的股票长期持有,其余的则全部卖掉。林奇喜欢积少成多,每天或者每周做一些小决策,以免一次大的决策做错,导致大面积亏损。这时候很多朋友就会有疑问了,慢慢加仓是否会让购买股票的成本增加呢?


彼得林奇认为,市场并不是经济学家们想象得那么有效率,因为大部分人属于长期不知不觉的人,在较长的时间看不到一只成长股的价值,并不需要急于求成,买进的机会总会是有的,而一旦找到好的股票,它们则可以给你长期带来丰厚的利润。


彼得林奇的这种操作手法包含两个最基本的投资原理:

第一,要解决止损。对于这一点来说,我想大家都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难于上青天,因为是反人性的,在心理学上,人类是有损失厌恶的,得到100元带来的喜悦,完全不能抵消丢失100元带来的难受。在这一点上,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这时必修的课程,没有商量。

第二,在商业上通常表现为强者恒强,因此对于好的公司要不断投资。然而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散户的做法都是相反的,绝大部分人往往是卖掉手中赚到钱的好股票,留下了一堆垃圾股被套牢,他们认为自己只要没有出售这些股票,也许会涨回来的,只要不卖就没有损失。从这点来看随大流是做不好投资的。而彼得林奇的做法是逆潮流而行的。

彼得林奇在46岁的时候就收手不干了,这就给大家留下了很多疑问。为什么他在自己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要退休?其次是,如果他继续做下去是否会遇到滑铁卢?但是不管怎样,彼得林奇在证券史上留下了不败的神话。应该说,懂得什么时候收手,说明彼得林奇看透了金钱,他是一位极有智慧的投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