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斯河》:美国癌症村的挣扎与自救

狄更斯在小说《艰难时世》中写道:“这是一个充满着机器和高耸烟囱的城市,城市之外永远笼罩着无尽的恶毒的烟灰,永不会开散。还有那么多毒瘤一样的建筑物,满墙的窗户内整天响着咔嗒咔嗒震动的声音,蒸汽发动机的活塞单调地上下运动着,就像一头患了忧郁症而发狂的大象的脑袋。”这段触目惊心的话,说的就是环境污染。

关于环境保护问题,多少年来人类始终在承受着恶果,不仅生态自然被破坏,各种各样奇怪的疑难杂症不断涌现。环境污染是否与疾病的爆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汤姆斯河:一个美国“癌症村”的故事》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

《汤姆斯河》的作者是纽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环境记者丹·费金,他用了7年的时间写成了这部纪实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记录了化工企业全球扩张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呈现了一段令人悲痛的历史。他采访了大量汤姆斯河镇受害家庭,记录了他们对待化工企业的态度,以及在处理污染事件中所付出的惨痛代价。2014年,《汤姆斯河》获得了当年非虚构类普利策图书奖、蕾切尔·卡森奖等多个奖项,被《纽约时报》称为与《寂静的春天》《众病之王》相媲美的科学写作新经典。



汤姆斯河镇为什么变成了“癌症村”?

在美国新泽西州,有一个人口不到10万的普通小镇,因为镇上有汤姆斯河流过,所以取名叫汤姆斯河镇。1952年,随着瑞士化工巨汽巴嘉基公司的入驻,打破了小镇的宁静生活。

汽巴嘉基公司是世界一流的化工厂,他们把工厂从莱茵河辗转俄亥俄州之后搬到了汤姆斯河镇,主要生产染料和树脂。他们之所以一直搬家,就是因为其给环境带来的极大的破坏性。但淳朴的汤姆斯河的居民敲锣打鼓地接纳了它,期待着小镇的经济能够就此繁荣起来。

汽巴嘉基公司的确为小镇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它迅速成为拥有1000多员工的最大的私人雇主,并且给的薪水远远高于其他企业。他们生产了13100万磅染料、树脂和其他产品,但与之相应的是,他们把含砷废水排入附近的河道中,每年把约9000个原料桶倒入没有防渗的3口井里。而这3口井,正是全镇7000个家庭和商家赖以生存的全部水源。

小镇上的自来水公司最先发现了这些化学污染物,但他们并没有站出来制止,而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与化工厂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自来水公司负责给生活用水中加氯来消除水的异味,化工厂支付给自来水公司5万美元。于是,自来水公司发布了调查结果,声明“饮用水绝对安全”。



然而纸包不住火。污染很快进入居民家中的自来水管,人们很快发现了饮用水里有一股味道,甚至在洗澡时都能闻到臭烘烘的异味,但他们并没有太过在意,1967年对汤姆斯河镇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86%的人认为化工厂是地区的财富,只有6%的人觉得是负担。汤姆斯河镇中的民众如温水中的青蛙,在看不见、摸不着,有时甚至闻不到的毒物中失去戒备,直到1980年后,汤姆斯河从往日的清澈碧绿变成散发恶臭的五颜六色,镇上一批又一批的儿童被诊出患上癌症,人们终于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但人们并不愿意相信这是环境污染造成的。随着美国环境保护署调查的深入,居民们才逐渐意识到,工业开发要面临的理性问题。费金在书中写到:“不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工业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从长远看必将导致经济的崩溃。现在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都是对环境监管最积极的地区,他们走的是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相比之下,那些环境监管不力的工业区正面临严峻未来,因为没人愿意住在那里。而当工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他们就没有任何竞争力。”

但这一切已经太迟了,到了90年代,汤姆斯河镇从经济发展的楷模沦为名副其实的“癌症村”。

汤姆斯河镇的环境污染究竟有多严重?

1974年初,欧申县健康协调员查克·考夫曼决定彻查周围居民的饮用水,经美国环保局检验,确认水中含有甲苯和苯乙烯。同年6月,又在镇上的一口水井里发现了浓度比安全标准高出4倍的石油化合物。州政府紧接着又测试了另外四口水井,结果发现所有的井水石油化合物浓度都超标。

美国环保局立刻出台法案限制生产企业向河流和海洋的排放量,但汤姆斯河化工厂立即提出上诉。1977年9月,在时任州长布伦丹·伯恩的督促下,工厂斥资1500万美元建成了污水处理厂,1978年开始运行,同时公司开始运行第一个有防渗膜的垃圾填埋场。

但污染带来的恶劣后果却开始显现。1979年,当地一名教师琳达·吉利克三个月的儿子迈克尔被诊断患有神经母细胞瘤,医生说,迈克尔能活到1岁的几率不到50%。与他同时患病的,还有两个同样大的孩子。新泽西州卫生部随即开展了州内21个县儿童癌症发病率的比较研究。此后的8年间,欧申县14岁儿童中确诊脑和神经系统肿瘤病例为37例,儿童癌症整体发病率远高于全州的平均值,比预期值高出了70%。

经过医学专家调查发现,他们患病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喝的水都来自这些污染物超标的水井。



没人知道这些年水里和空气里到底有什么化合物,浓度是多少。因为那时很少对环境进行监测。

到1985年,汽巴嘉基公司生产了3000多万磅染料,这些燃料制造出的废物苯、三氯乙烯、苯乙烯渗入地下含水层,然后一路扩展到了小镇的边界,污染了附近的几十口水井。

1986年5月,美国环保局在这些水井中测出了高浓度的,足以对肝、肾、肺、心脏造成损伤的三氯乙烯。6个月后,自来水公司将污染最严重的水井与另外的水井中的水混合在一起,来稀释水中的污染,结果发现这个方法根本没有用,稀释后的水依然污染超标。

2000年5月,由4名律师组成的律师团,代表600名居民向汽巴嘉基公司发起了诉讼,为200名癌症患者发起维权。最终裁定和解费用为3500万美元。其中29个孩子小于18岁的家庭获赔总额大约为1140万美元。法庭记录显示,一些孩子未满18岁的家庭支付完佣金和各种花费后,最多的收到501570美元,最少的收到91954美元。

汤姆斯河的居民们是怎样展开自救行动的?

当得知迈克尔身患恶疾之后,他的妈妈琳达并没有在悲伤里沉溺太久,她带着迈克尔辗转到纽约、费城等各大医院求诊。没想到的是,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会遇到来自汤姆斯河的患病孩子。她联想到自己一直用自来水冲奶粉给迈克尔喝,随即她才猜测这跟污染的自来水有关。

琳达马上向新泽西卫生局表达自己的怀疑,但得到的答复是,这只是偶然现象,自来水没有问题,并且官方要求她不要声张,免得吓跑游客和前来投资买房的老板们。

琳达绝望中升起自救的勇气,她建立了儿童癌症集群公民行动委员会,并召集其他有相似经历的父母呼吁政府彻查此事。

80年代初,政府在压力下更新了当地的癌症登记系统,并把汽巴嘉基公司列入环境保护超级基金实施点,让他们掏出钱来治理当地的污染情况。

正在问题开始解决的时候,悲剧再次发生了。1984年4月,汽巴嘉基公司的地下排污管道破裂,涌上街道的污水触目惊心,所有真相都随着喷涌而出的魔鬼原形毕露。然而汽巴嘉基的负责人却告诉民众,工厂排放的废水99%是水,只有一点点的盐。

但民众并不买账。这些五颜六色的废水太令人震惊,既然公司不承认,那么求人不如求己,人们开始展开行动。就在泄露事件两周内,当地科学老师斯蒂芬妮·沃特斯就成立了“欧申县民要喝干净水”组织,在当地媒体公开指责当局不作为,迫使当局在下个月的听证会上取消延续汽巴嘉基海上排污权。

1985年4月20日,绿色和平组织人员对汽巴嘉基排海管道进行封堵,却遭到巡逻船的干预。5天后,绿色和平组织采取第二次行动,堵塞了部分管道。之后不到2周的时间,汽巴嘉基公司在新泽西州环保部门的要求下支付了145万美元环境罚款,还花费400万美元清理了其1982年以来填埋在垃圾场2号池的14000个废料桶。



这一行动的成效立竿见影,1986年6月,在环保组织和美国政府的干预下,扎根汤姆斯河34年之久的汽巴嘉基宣布撤离小镇,并在州环保部门的要求下在1991年关闭了排污管道。

污染企业撤走了,但是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伤害却永远地留在了汤姆斯河镇。尤其是那些患病的儿童,疾病带来的痛苦将伴随他们一生。

如何让化学工业在继续服务于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汤姆斯河》的真实纪实引发了21世纪的人类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汤姆斯河》一书的最后章节,作者还表现出了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关注。他在接受美国国家广播电台采访时说:“我现在很担心中国那些远离沿海的地方,尤其是大城市之外,大部分的生产都是在那里进行的。那些地方应该受到监督,应该有管理。而令人不安的是,如今在中国的网络上流传着很多癌症村的说法,有很多业余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愿借着发达的网络,我们能够交流大量的信息,从而帮助中国避免我们曾犯下的错误。消息总是有的,我们知道情况怎么样,我们也知道如何去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