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警惕成为坏情绪的传播者

先来看个故事。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很是生气,但苦于无处发泄。回到家,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就把孩子给臭骂了一顿。

孩子觉得无辜,感到窝火,就狠狠的去踹正在他身边打滚的猫。

猫咪为了避免继续挨揍,便逃跑到了街上。

正好此时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看到猫突然跑出来,赶紧避让,谁知,却把路边的老板给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典型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过程,即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的尖端一直扩散到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个人则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


在上面那则故事里是猫,而平时在我们家庭或者职场里,最弱的那个就是孩子或者基层。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虽然人经过情绪发泄之后,心情可以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这种效果不会长久,会不断地死灰复燃。


而且利用这种情绪发泄之后的人,会在潜意识种下了凡事诉诸暴力,没有必要自我控制和压抑的心里投射,最后演变成家庭暴力和群体暴力事件的助燃剂之一。以下是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2016年

2016年,一个中年男子因自己的车与快递小车发生剐蹭,不仅破口大骂快递小哥,并接连扇了快递小哥6个耳光。此事惹怒了众多网友,更惹恼了顺丰总裁王卫。


结果,顺丰公司对此事严纠到底,拒绝和解,最后打人的中年男子,因寻衅滋事,被北京警方依法处于十日行政拘留。


2017年

山东泰安夫妻俩驾车回小区,因嫌保安放行过慢,将车停在入口并离开,导致其他业主无法进入小区;


另一业主驾车从出口驶入小区,然后下车猛踹停在入口的车;女业主赶回,迎着踢车人的车走过去责问,踢车业主上车、直接撞倒女业主,并从她身上重重碾压过去。最后女业主受重伤,肇事车主被刑拘。


既然这种现象这么可怕,那么需要怎么做才能不会让自己成为施暴者和受害者呢?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数颜色法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提出的一种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

当你不满某个人或某件事,想大发脾气时,如果有可能的话,暂停手中的事情,找个没人的地方,做下面的练习:首先,环顾四周的景物,然后将所看到的在心中说出来:那是一面白色的墙壁,那是一张黄色的桌子,那是一把黑色的椅子……持续这个状态30秒左右。

通过这种方式,强迫自己恢复灵敏的视觉功能,使得大脑恢复理智性思考,缓冲你的不满情绪。


转移注意力

当你觉得苦闷、烦恼时,不要让自己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以有意识地去做一些可以让你感到轻松愉快的事情,像是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运动运动、玩玩游戏等等,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尽量将坏情绪淡化乃至忘却。


倾诉开解

受了气,千万不要冲人就发泄,可以在网上聊天工具上找熟悉的或陌生人抒发一下,他们会理解你,你也会从中得到一些发泄,在这段时间,让自己情绪冷却下来,恢复到理智层面。


换位思考


可以试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想一想如果你是受害者,你会不会也对对方这么做,慢慢地深呼吸,闭上眼睛几分钟之后,再重新睁开眼睛,不断重复,直到你不再被这个情绪所控制,你就可以停止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好好思考一下问题和自己的态度,到底是对是错。


除了数颜色法、转移注意力、倾诉开解这几种控制坏情绪的方法外,还有自我暗示法、自我平衡法等等,甚至是连深呼吸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你控制坏情绪。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职业职场人和家长,如何保持良好的风度,做到“入局而不为局势所迷”。一个人如果不能与人为善,不能宽以待人,经常向周边释放消极的因子,成为心理疾病的一个传染源,导致所处环境的恶化,怎么能谈得上真正意义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呢?

所以要尽量控制你的情绪,不要再因此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从而伤害了工作或生活中无辜而弱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