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比特币(二)——比特币的由来(续)

说到比特币的缘起,就不得不谈到一个略显神秘的团体:密码朋克(Cypherpunk)。这个团体是密码天才们的松散联盟,比特币的创新中大量借鉴了密码朋克成员的贡献。密码朋克这个词一部分来源于密码(Cipher),这在密码学中意为用于加密解密的算法;一部分来源于赛博朋克(Cyberpunk),这是指那个时代流行的一个科幻流派。这样的组合有很微妙的意味,散发着改变社会的激进理想。

密码朋克们的观点是:现代社会不断蔓延着对个人隐私和权力的侵蚀。他们互相交流着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认为在数字时代保护隐私对于维持一个开放社会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理念在比特币中的得到体现:去中心化的追求,对匿名的拥抱,自由主义的原则。

密码朋克本身就是数字货币最早的传播者,在其电子邮件组中,常见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并有一些想法付诸实践。比如大卫.乔姆、亚当.贝克、戴伟、哈尔.芬尼等人在早期数字货币领域做了大量的探索。

比特币并不是数字货币的首次尝试。据统计,比特币诞生之前,失败的数字货币或支付系统多达数十个。正是这些探索为比特币诞生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在这里我们简要介绍几位之前的探路者。

大卫.乔姆(David Chaum)是一位密码破译专家,也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密码朋克的“主教”级人物。他是很多密码学协议的发明者,他在1981年的研究奠定了匿名通信的基础。1990年,大卫.乔姆创建了数字现金公司(DigiCash),并试验了一个数字化的货币系统,称为Ecash。数字现金公司来自他的一些突破性想法,包括如何分享和传输金融信息,以及管理不同身份信息的保密程度。在他的系统中,付款方式是匿名的,而收款方并不是匿名的。更精确的说法是,Ecash是个人对商家的系统。他发明的这个货币系统还有部分绕过中间商的特质,数字现金公司作为可信的第三方来确认交易,避免重复消费,保证系统诚实。

大卫.乔姆迅速与荷兰政府签订了合同,并从德意志银行、澳大利亚高级银行、瑞士信贷和日本住友银行获得了执照,乔姆曾与微软和VISA及其他大公司讨论如何使用新的支付系统。然而在1998年,数字现金公司宣布破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将技术理念转化为实用系统的过程中缺失了很多东西。首先,数字现金公司很难说服银行和商家大规模采用他的系统,另外由于Ecash对个人之间的交易没有很好的支持,因此当银行和商家没有动力接受它的时候,个人用户也就无从使用它。

亚当.贝克(Adam Back)是一位英国的密码学家,1997年,他发明了哈希现金(Hashcash),其中用到了工作量证明系统(Proof Of Work)。这个机制的原型可用于解决互联网垃圾信息,比如作为垃圾邮件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它要求计算机在获得发送信息权限之前做一定的计算工作,这对正常的信息传播几乎不会造成可以察觉的影响,但是对向全网大量散布垃圾信息的计算机来说,这些计算会变得不可承受。这种工作量证明机制后来成为比特币的核心要素之一。

哈伯和斯托尼塔(Haber and Stornetta)在1997年提出了一个用时间戳的方法保证数字文件安全的协议。对它的简单解释是,用时间戳的方式表达文件创建的先后顺序,协议要求在文件创建后其时间戳不能改动,这就使文件被篡改的可能性为零。这个协议成为比特币区块链协议的原型。

戴伟(W Dai)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密码学专家,他在1998年发明了B-money。B-money强调点对点的交易和不可更改的交易记录,网络中的每一个交易者都保持对交易的追踪。不过在B-money中,每个节点分别记录自己的账本,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节点间的不一致。戴伟为此设计了复杂的奖惩机制以防止节点作弊,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本聪发明比特币的时候借鉴了很多戴伟的设计,并和戴伟有很多邮件交流。

哈尔.芬尼(Hal Finney)是PGP公司的一位顶级开发人员,也是密码朋克运动早期和重要的成员。2004年,芬尼推出了自己的电子货币,在其中采用了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RPOW)。哈尔.芬尼是第一笔比特币转账的接受者,在比特币发展的早期与中本聪有大量互动与交流。由于身患绝症,哈尔.芬尼已于2014年去世。

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的倒闭闭为开端,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向全世界蔓延。为应对危机,世界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方案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并对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这些措施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质疑。2008年10月31日下午2点10分,在一个普通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几百个成员均收到了自称是中本聪的人的电子邮件,“我一直在研究一个新的电子现金系统,这完全是点对点的,无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然后他将收件人引向一个九页的白皮书,其中描述了一个新的货币体系。同年11月16日,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代码的先行版本。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并获得了首批“挖矿”奖励——50个比特币。在创世区块中,中本聪写下这样一句话: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财政大臣站在第二次救助银行的边缘这句话是当天《泰晤士报》头版的标题。中本聪将它写进创世区块,不但清晰地展示着比特币的诞生时间,还暗含了对于旧体系的嘲讽。

不过正如上文所述,加密数字货币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曾有很多人试图打造这样的系统,但最终都失败了,有什么理由认为比特币会比之前的尝试更好呢?当时,即使在密码朋克内部,多数人对中本聪的系统也没抱多大的期望。然而事实是,中本聪通过一个天才的发明——区块链,扫清了创造加密货币的最后障碍。于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比特币开始走上了一条不断成长与快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