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名家刘普雷:散打应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散打王争霸赛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这位解说员:他口才好,不使用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能用简答的话帮助你看懂比赛,他就是意拳名家、散打王解说员刘普雷先生。

刘普雷

刘普雷出生于军旅世家,道光时期便有长辈位列武探花。他习武46年,所学非常全面,先学习长拳、六合拳、龙虎罗汉拳、意拳等,还曾练习过散打,所以他对民间武术和散打等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

力量不是击倒对手的唯一要素

2000年,为了让中国武术散打走向市场,散打王争霸赛与观众见面,其精彩程度、对抗程度远远高于以往比赛。选手们在赛前曾做过击打测试,以此记录每位运动员的打击力量。

当时有许多传统武术人士认为内家拳的整体力要大于散打运动的局部力,如果将传统武术练习者的整体力进行量化,是否可以同散打选手比较呢?

对于这一问题,刘普雷认为是可以比较的。他认为散打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并非单凭力量就可以取胜。

刘普雷曾研究过散打王的比赛,他发现最佳的发力距离在20厘米左右,大家在屏幕前感到非常有力的进攻并不是最有威力的。

散打王争霸赛中,郑裕蒿激战宝力高

比如在散打王比赛中,李明击倒陈春晖、安虎打倒滕军,力距并不长。实际上俗称就是打“寸”了,打人的人感觉并不一定重,挨打的倒下了,而且还伤得不轻,那么说力量大小只有挨打的说了算。

真正的出拳并不一定最快,但对手躲不开。这里有许多因素,比如用假动作把对手给骗了。真正的高手都具有打倒人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非只是绝对的力量,力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散打应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刘普雷曾研究美国拳王泰森对阵霍利菲尔德的比赛。他认为霍利菲尔德取胜是道理可循的。首先是远距离。

霍利菲尔德首先利用自己的刺拳逼泰森拉开距离,泰森臂短不适应,打乱了他的阵脚。一旦泰森冲过来,霍利菲尔德就用前臂封住泰森,然后做一个定点发力。

泰森的信心明显动摇后,当泰森再次冲过来时。霍利菲尔德就贴身缠住他,头顶泰森下巴,前脚插过泰森的中心线,向前顶,在武术中这叫“搂根”。泰森站不住就打不出重拳,于是绝顶聪明的泰森就越打越急,方寸大乱。

泰森VS霍利菲尔德

在这个例子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定点发力,一个是纠缠技术,中华武术技术。在拳击中,人家不管这种技术叫什么,管用就行,这并不是别人什么都不研究。

刘普雷表示:对于散打来说也是这样,只要有用的就应该吸收进来。

只要规则适合,任何技术都可以用

作为散打王争霸赛的解说,刘普雷总是细心观察赛场上选手们的表现。他发现有的选手有着上佳的发力表演。

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叫郑子龙的选手,在纠缠中并不抽手,前臂就是一个发力,把对手直接打到围绳上去了。刘普雷也注意到一些运动员如史云岗、郑裕蒿,他们的缠抱也很有特点。

郑裕蒿(红方)

所以,他认为只要有一个完善的赛制,各支队伍就会根据比赛和对手,充分发挥完善自己的技术。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责任编辑: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