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环线03--羊肥油是你最危险的敌人

夜里在大柴旦街头蹦跶,以为肯定不会高反,就开始作。明明肠胃隐约已经不对劲了,还是去吃了烤串,咀嚼最后一块羊肥油的时候感到一阵油腻带来的恶心。

当天夜里就吐崩了。随之而来的是轻高反,心脏狂跳,噩梦连连,头晕眼花,起身的时候好像脑袋被脚当成皮球在地上踢来踢去。

半瘫痪的状态持续到第二天上午,雅丹地貌和最美公路均在恍惚中飘过。下午横穿甘肃的风沙,高高的沙堆小山矗立于道路两旁,宿处离鸣沙山不远,当夜多云无星,人困马乏,也无露营烤火的兴致,早早趴窝了。

世人只知莫高窟无与伦比的美学造诣,却鲜有人知里头的清代修复作品有多难看。简直惨绝人寰催人肝胆吐血三升,魏晋的风骨、隋唐的风韵,皆被辣手摧花的有清一代“修”得不成模样。人物塑像脸上打着厚厚的白色涂料,乍一进去,以为左边那个是捧哏的,右边那个是逗哏的。

杏皮水

景区买卖集中在固定的小商店,看到卖杏皮水的,当时没留意,中午围着吃饭,一人点了一杯尝尝,味道有点类似酸梅汤,但没那么甜。饭毕,老板送了一盘桃子,个头小,样貌平平,看着像附近摘的野果。做好酸掉牙的准备尝了一个,极为惊艳,果肉柔软,甘甜清香,鲜美的滋味浸润丹田,不仅解腻生津,似乎连呼吸都更为轻松了。

首次邂逅敦煌当地特产李广桃,别处从未享这口福,也未闻其名。西北人淳朴,要是我有这么好的果子,我要吹得阿咩哩咔都知道。

不来西北,对水果的甜,便没有更深刻的理解。那是一种“轰脑门”的纯粹,甜味像鞭炮一样在唇齿舌尖噼里啪啦地炸开,清爽的感觉笔直窜上头顶,脑内多巴胺超音速般四下砰砰乱撞,亢奋地冲到左边画个龙又冲到右边画彩虹。

这种百分百无杂质的快乐除了能被水果赋予,特色甜食也能带来相同的体验。午后到卓尔山,西北的太阳正当空撒泼打滚,大肆宣泄那亘古以来无可反抗的滔滔神威。海拔较高处的太阳,跟平原的太阳完全不同;平地那阳光也就是烤、热、闷,这儿的日头像天一样滚烫地压在脊背上,直穿皮肤;明明日光照射在左耳上,觉得右耳都在冒烟,光线像红柳串一样把人扎透了。

卓尔山风光

如此这般日头下,人就像一小团行走的水蒸气,每一步都在挥发。好不容易挨到凉亭,已是口干舌燥、四肢乏软,心肝胆脾可能三分熟了,热气从体内翻上来。突然看到有卖牦牛奶糕的,舌根处泛起纯净的渴望,撕开简单的纸包装,拿在手上继续走。

烈日下,梯道上,入口的一瞬间,世界安静了,阳光在空气中搅起的喧嚣躁动止歇了。甘醇的滋味和令人泪目的甜,随着卓尔山的山风洋溢在云朵之下、树梢之上的每一道璀璨光芒中。这块天地间最可爱的奶白色小方砖,承受了正空那团火球8分钟前投来的凝视,此刻正稍稍化开,在满山的黄绿色与丹霞红中流露出最丰满的乳白色润泽。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但卓尔山的视线不会被天穹局限,极目远眺,尽头又是下一个起点。

卓尔山风光

光顾着闹肚子,除了一碗砂锅牛肉,在青海没消受几餐美食。本来此行应该大啖牛羊,最后却是祁连县附近一个小小苍蝇馆子里的小砂锅,留下了关于西北肉制品最美好的印象。

伊清苑那汤,贼咸,贼鲜,人到了高海拔,口味都重,好这口。锅里有牛肉、香菇、豆腐、红椒、蔬菜,够一人食;先前路过俄博岭垭口,正有点喘,一顿饭下去精神焕发,比咖啡、氧气、能量棒都管用,提神提到发际线,眼睛像抛了光的车一样锃亮。

西北也不是仅此一家擅长做汤,事实上,途中喝到的面汤,都十分鲜美,汤水清澈,蒜苗点缀几丝舌尖酷爱的辛辣味,饱满的一碗徐徐散发着浓郁的胡椒气息。

汤面是单打独斗的食物,一群人围在一块吃饭,还是得点几个菜,至少要个炕锅才有气氛。不同饭馆炕锅水平参差不齐,但锅里的土豆都是极好的,金黄带焦,酥烂入味,是西北厨师很难失手的食物。那天吃了好几块土豆,人家让我也尝尝羊肉串,特别叮嘱瘦肉要和肥肉一起吃才美。我说算了吧,我就是被一块羊肥油放倒的。大家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