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奶奶身怀绝艺被聘重新“上岗”,却不知薪水数,啥情况

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升,一些传统手工绝大数被机械化所取代,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改观,传统农耕文明已被现代化所淘汰,许许多多的传统手工艺只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大妈在木机子上织土布

笔者在贵州雷山县朗德苗寨游玩时,遇到了几位老人在桥梁的穿廊过道上纺线、织土布的情景,甚是好奇,现在居然还有村民保存完整的纺车和木机子,一位面目慈祥头包白色花毛巾的老奶奶神态安详地在操作织布机,一下子吸引了笔者的眼球,“这么大年龄不戴老花镜还能动作流畅地织土布?”心怀疑惑上前一探究竟。

“老奶奶,你能看清这密密麻麻的线吗?”老人抬头一笑,“能行的,我的眼睛没有花。”“这木机子是你家的吗?”“是的,这个木机子都用了几十年了,家里的土布都是用它织的,老一辈人会用它,现在年轻人都不用了。”笔者和老人拉着家常话时,一些游客就围了过来。

老人在和游客聊天

老人停了手中的活,和围观的游客说起了关于织布的话题来,老奶奶今年85岁,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纺线织布的家务活,跟着父亲上山采药下田插秧,老奶奶从小在家里里外外是一把持家过日子的好手,她从纺线、组线、布经线、梭子线等所有程序全是她一人完成。

老人在纺线

开织后,根据不同的布料图案,配备不同颜色的梭子线,便可织出不同图案的彩色土布。

老人随机携带的梭子线

“大妈,您咋在这里织布为啥不在家里呢?”一些游客好奇地询问大妈,“我平时在家里织布、纺线做些针线活,这是长假期间,景区叫我来到这里织布。”“大妈真是身怀绝艺,现在派上用场了,这叫重新上岗就业,哈哈哈。”一位游客的话语引得围观的游客笑了起来,顿时气氛活跃很多。许多年轻游客表示,没见过这种织布方式。

老人动作娴熟穿梭子

双脚踩着木机子的踏板操作织布机

老人向游客展示经过印染后的土布

这土布是她亲手染制而成的,她身上的衣服就是老人织的土布自己亲手缝制而成的。

游客在体验土布

就在许多游客伸手触摸老人围在腰前织成的土布时,老人突然说声“有电”吓得众游客急忙把手缩回去,老人哈哈地笑了起来“逗你们玩呢。”老人的幽默感染着现场每个人。“老奶奶,您可是老将出马,一天挣不少钱吧?”“景区没有说给多少,啥钱不钱的,在这里挺开心的,只要开心比啥都好。”老人看到笔者拿着相机不同角度拍摄,老人笑着提出了一个要求。

老人在查看手机

老人从口袋里拿出一部手机,不是老年手机而是一部智能手机,娴熟地打开手机让笔者加她的微信,把给她拍的照片给她传几张留作纪念,笔者加了老人的信息后,已给老人传了10多张照片。小编在这里祝福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像老奶奶一样健康长寿,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安享晚年。本文由泥腿子摄影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