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记忆

即便是我现在已经和先生在一个准一线城市扎根,有了稳定的工作,买了房子,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在老家的亲朋好友里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彻底摆脱农村的人之一,也就是当前大众所认为的“跳出农门”。但是农村自己那些贫穷的印记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的骨子里,比如给儿子买衣服鞋子总是会不由自主的买大一码两码,再比如给自己买衣服不自觉的要限制最高级别并货比三家等等。

朋友圈里有同学在卖明前茶,由衷的亲切让我问了一下价格退缩了。在下班的路上想着茶叶这个事儿就想起高中那会儿,作为一名女孩子即便是生在80尾巴上,但是在重男轻女依旧盛行的农村我“很幸运地”生在了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求学对于我一直是一条充满希望又艰辛的道路。上高中的时候我只有一床棉被,加上软磨硬泡的一个床单,白天木板床上铺个被单,被子叠整齐,晚上被子打开一半做褥子一半盖着,那个时候我常常特别羡慕有两床被子的同学,还有崭新又花色鲜艳的床单。成年以后我仍旧偏爱鲜艳的颜色。

有一天在外务工的姐姐回家去学校看我,给我买了一大兜零食,要喝水,我用自己平时用的一个五块钱的塑料杯喝开水,一接开水满是塑料味,姐姐临走又给我买了个玻璃杯。我开心的不得了,心里想零食很快吃掉了,玻璃杯是可以用很久的,于是白天上课晚上睡觉我都随身携带着我的玻璃杯,带着一点点小小炫耀的心思。结果第三天的晚上我抱着玻璃杯睡着了,半夜杯子滚到床尾被翻身的我一脚踢到地上,深夜清脆的玻璃碎裂声将我从睡梦中瞬间惊醒,宿舍里的室友们仍旧安安静静的睡着,我跳下床对着一堆玻璃渣眼泪哗啦啦的流出来了,悔恨自责各种假如的设想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还是摸黑清理了碎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无眠。

这件事情在我心里压了四五天,我甚至想假如过年的时候姐姐回家问我的杯子去哪里了怎么办,最后悔恨惊慌的我央求一个不住校的同学帮我买一个类似的玻璃杯,花了三十块钱,那个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才一百块钱。同学从实用的角度买回来一个比我原来杯子大两号的玻璃杯子回来了,幸好我跟她强调了必须是玻璃的,心理理想的是跟原来差不多的,最后想着大就大吧。鉴于上次破碎经历,这次的杯子买后我连包装都没敢打开,趁月假带回家悄悄放在家里客厅的电视柜里,并且默默地关注着这个事儿。

直到好几个月过去了,有一次月假我照例回家母亲无意间提起说不知道客厅柜子里怎么有个玻璃杯,但是竟然是裂的,开水一放就爆了,只记得当时的我脑袋轰的一下子炸了,后面的滋味真是五味杂陈,假装什么也不知道。

这件事情如今过去了十多年,在很多时候我仍然会不自觉的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