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来解梦22

爱恋

有多少爱恋今生无处安放,冥冥中什么已改变-《假如爱有天意》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得到的悲剧和没有得到的悲剧。对于感情,没有什么更好的策略,如果有,那就是:随心、随性。

爱情,一个庞大且繁复的命题,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直以来人们却也很难给爱情下一个好的系统性的定义。

其中障碍来自哪里呢?要解释好这个命题,需要站在一个很高的点,结合我们的人性、文化、基因,社会、道德、伦理、哲学等诸多领域,而那些领域又是不断再发展前进跟完善的,因此我们大部分人不仅陷入了情海苦苦挣扎,还搞不清楚痛苦的源头之所在。

在我们探究爱情这个命题之前,不妨先参考一些关于爱情有意思的观点。

1.爱情是世上最美妙的,是一种被人长久歌颂和景仰的行为。

2.爱情就是基因的影响下,当你看到了一个人,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包括心跳加速、血流加快、瞳孔放大、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分泌等一切身体反应 —— 你找到了一位好的繁殖对象。

3.爱情就是遗传物质所作用的一种生殖冲动和激素爆发。

4.爱情只是为了满足女人安全感而编造出来的谎言。

所谓的心动是头脑算法跟化学物质作用的结果

爱恋跟爱情,二者所代表的含义并没有什么本质上区别,只是爱恋更多指的是从个体角度对另一个个体所释放出的一种情感。

今天我就想从心理角度去试着剖析关于爱恋这个主题。

首先,针对人类对异性的产生心动这块,科学的解释是头脑算法跟化学物质作用的结果。这个我们就不做过多论述,我们来谈谈为何会放不下一个人,也就是单相思。

为何我们会在内心放不下某人,依旧可以用之前所提到的“缺憾”理论去解释,如果有朋友不熟悉缺憾理论,我在这里就复述一下:我们的人生经常被各种缺憾所包裹着,而我们所做的诸多种选择,都是为了弥补这种缺憾。

(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翻看第十三章:性爱。)

有关缺憾,举些例子来说就是:有的女孩柜子摆了很多名牌包包,但是又不舍得拿出来用,多半是因为小时候很喜欢又无法得到满足有关;有的中年男性等到事业有成之后,周围忽然有了围绕着很多异性,然后他便跟要报仇似的,各种出轨,这跟他过去无法更多地获得异性关注和长时间的性压抑有关。

而以上这种由心理层面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不能随着后续不断的满足增强而得到解决,只会陷入更大的匮乏感之中,因此我们称它为:匮乏性陷阱

内在想象是我们感情失败的根源

回到我们的主题,关于爱恋,或者说单恋,我非常喜欢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写的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对它的诠释。

小说里的主人公阿里萨,年轻时就对女主角菲尔米娜一见倾心,由于自己出身卑微,而受到女主父亲的阻挠,几经辗转之后,心爱的女孩费尔米娜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阿里萨痛心疾首,决心便奋发图强,通过努力他成功地进入了上流社会,在后面的日子里,他沉迷于与各种女性的轮欢之中,想借此摆脱对菲尔米娜的感情,直到年迈,情敌乌尔比诺医生离世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八十多岁的男主立马从情人的床上爬了起来,去跟女主求婚,最终两人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故事曲折离奇,结局却也皆大欢喜,这部作品其实便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匮乏性陷阱。

当爱情来到之时,人就像染上了霍乱一样,辗转发侧、茶饭不思、让人迷恋,让人疯狂。

当一个人在年轻时,认定的某份爱情走向了失败,这个时候,爱情其实已经在他内心“死”掉了,他的心口只留下一个巨大的窟窿,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某些东西来填满这个窟窿,这便是关于单恋的匮乏性陷阱。

坠入这种陷阱,具体表现一般是:麻醉自己、沉迷肉欲的欢愉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逃避感情、努力去寻找那位对象的替代品,严重的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当然最重要是他同时也失去了爱上别人的能力,有时即便是遇到一个很优秀的配偶,进入了很美满的家庭,可能也无法填好他内心里的那个窟窿。

许知远《十三邀》

在文学作品《水浒传》中,也有相关的叙述:潘金莲从开始喜欢武松,跟武松表达爱意未果,继而就找到了武松的替代品——西门庆 ,其实她便是坠入到了匮乏性陷阱中,至于你说潘金莲真的爱西门庆么,我看未必。

生活中,我们也能听到各种明星、各种好男人,婚内出轨,乱搞男女关系啊之类的,是传统的爱情崩塌了吗?并不是,是当下网络媒体太发达了,隐私越来越难藏得住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人也都是掉入了这种匮乏陷阱。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采访过美国一些追求性刺激、滥交的男子,采访后我们得出的是:他们不多数并不快乐、不满足,也并不真正享受性爱的过程。关于这个原因我们下面再讲。

有的人通过修心、自省有了体悟,或者经历了巨大的情感动荡,品尝到更大的失去,能够走出了这种单恋的匮乏性陷阱;但是大部分人,会将对方的好深度地刻画在自己头脑的内在想象中,不断提炼,对对方的印象会不断具象和完善,最后还可能会演变成信仰般的存在。

对感情的执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过去的严重美化

由于内在想象占了主导,现实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处理对方印象的工作上完全丧失了现实检验能力。

要想主动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探寻问题的源头——找到对方,真正地了解对方,让自己从幻想中走出来。

这样一来

1.对方可能会依然拒绝我们,那这就是命了,不管结果如何,任何努力我觉得也都是值得的,毕竟幸福是需要自己争取的,有的事情不能等到老了才去后悔。

2.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跟对方重新在一起了,这时我们满足了自己所有情感需要,沉浸在梦幻般的爱情之中,也收获了幸福,这种当然皆大欢喜。

3.最后一种情况是再次的相遇却导致了幻想的破灭,从此不再想要走到一起,这种破灭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能够让人重新获得爱上他人的能力。

著名的台湾作家李敖就有过这样的事例,当年他在西湖边约见自己旧时的女同学,结果因为变化太大被吓跑。我想有过这次经历后的李敖先生,一定也能更好地重新去爱别人了。

对于如何追求爱情,怎么让自己更幸福,主要任务,就是让自己获得真正爱上别人的能力。

现实里还有一类,他们从年轻时便坠入爱河,彼此尊重、相濡以沫共度一生,但是这种人实在是太少了。

更多的人,即便他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有着一位漂亮且贤惠的妻子或丈夫,却依然不满足,时刻地想要占有更多的异性资源,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匮乏。

《自私的基因》里讲,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基因传递,男人好色,渴望把基因尽可能多地扩散到族群中,这是一种本能,或者说是基因决定的结果;女人其实也一样,只是限于现实环境的压迫,无法做出那种选择罢了。

我个人其实是不同意那些单纯地从机理上去否认爱情的理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物种,就是因为我们创造了模因(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事物。)和意义,所以我们脱离了一般物种而成为更加独特的存在。

比起肉体上的欢愉;比起繁衍,能够从某个人身上获得全部的爱,这种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无疑会更让我们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幸福。

所以那些有着频繁滥交的性生活的男性,他们感觉到的不幸福,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自己内心其实有对于爱情真实的需求。

爱情需要不断修炼自身才可与之相遇,走向爱情,走向希望。

找回爱上别人的能力

有人说,这个世上就没有美好的爱情,婚姻也总会走向终结,因为这是反人性的。

在我看来,爱情且不论结果如何,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有的人无法相信爱,只是因为失去了爱上一个人的能力

心理学中讲:人也只有在关系中才能展开自己;只有在陪伴中才能获取幸福。有了真正的爱情,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完满,所以对待爱情,请不要丧失信心,我们学会诗人般的浪漫。

如果不是唯一,爱与不爱又有什么分别?

我相信每个人是可以具备真正爱上别人的能力的,而且这种爱是天然具备排他性的,这种排他性同样也是物种的一种天性。自然界中,两只公羚羊会为一直母羚羊而打架,事实上我们也基本看不到动物中有喜欢threesome的,对单个异性宣誓完整的主权,这是自然界大部分物种都具有的天性。

从身体构造上而言,我们男女身体差异只占10%-20%,我们男性并没有进化出很强壮的体格,用于打斗或是用于与同性竞争;也没有生出对女性造成很大吸引力的器官出来,而我们周围的自然界,随处可见的,诸如公牛角、象牙,雄性孔雀开屏这些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交配资源而进化出来的。这些都足以说明,我们人类在更远的早期,基本上也是遵循的一夫一妻制,因为换做在一夫多妻制的框架下,就会有竞争和冲突,而人类就会因此长出更多的不同于女性的性征。

所以说,男性或者女性,天生就应该追求三妻四妾,或者几个男人侍奉一个女人,说什么人性便是如此,对不起,人性真实的一面可能并不如此。

自然界中雄性驯鹿的巨大鹿角

下面再讲讲我自己有关爱情的一个梦。

梦境的地点是在我儿时的老家,那时还是老式的旧屋,天气十分阴暗,外面电闪雷鸣并且下着大雨,屋子里爸妈在内堂中间摆了一张餐桌,一家人准备吃饭,昏黄的白炽灯下,桌子上摆满了餐盘,中间煮着火锅,所有人都在忙活着。

内堂外有一口天井,雨水顺着瓦缝淅淅沥沥地落到天井池里。

这时,我从外面带回来了一位姑娘,那个姑娘年纪和我相仿,一副孤冷面容,凌乱的头发散落下来,头顶上还沾着雨水,接着我便向父母介绍了她,接她到内堂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自己也就到一旁帮忙了,而这时我的母亲,趁我不在她身边的时候,拉下脸来,使唤她做这做那,说她笨手笨脚,偷偷地羞辱她、警告她。

具体的原因大概是我妈看不上那个姑娘,那位姑娘是一个离婚过的女人,好像还有一个女儿,境况也不好,母亲想要从中阻拦,再加上我并没有征求母亲的意见,忽视了她的地位及存在,所以便想通过各种方式刁难那位姑娘,迫使她离开。

而我在一旁目睹了全部的过程,整颗心就仿佛这片天井,被瓢泼的雨水给浇透了,就连身体也觉得异常得冰冷,开始哆嗦起来。

然后我便冲了过去,跟母亲爆发了语言冲突,一气之下,我朝着母亲大吼道:这里如果不欢迎她,那我们就走!说着我便牵着那个姑娘,走到了门口,准备等雨停下带她去到别的地方。

这是我整个梦境的内容。

梦里的那位姑娘,其实就是我高中时候的一位初恋,至于我是怎么爱上她的,用歌手李健在《传奇》里的那句歌词来讲就是: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那时候的我是单相思,并没有过多的勇气去追求对方,因此在我内心中也有一个填补不了的窟窿,而现实里的对方也确实经历了离婚,而我就好像成了小说中的阿里萨,也一直期望着与她的再次重逢。

至于我的母亲,她是一位恪守封建道德保守的女性,控制欲也非常强,觉得女性就应该检点、有操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好是能干家务,还不能太漂亮,不应当抛头露面,最怕的就是名媛或者交际花。

这与我的审视异性的标准完全相悖,在我眼里,母亲是一个受封建道德迫害的受害者,同时又转而成为奴役下一代女性的施暴者。她的全部意见我都予以批判,而我个人可能是更多地喜欢林黛玉那种的,不拘泥于尘俗,活得像诗人一样优雅,有独立思想的自由派女性。

现实中,我们两个经常会因找对象标准的问题意见不合而吵嘴,所以这种情况也很好地折射到了梦境之中。

梦里其实很多细节,比如瓢泼大雨,昏暗的天气,被淋湿的姑娘,和母亲的直接对抗,自己的摔门而去,都可以透露出我对于爱情以及人生的态度。比方说我非常独立,对待坑人的家族纽带关系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我是一个不拘泥于尘俗,浪漫的人,不在意世俗眼光,更不会接受什么门当户对的一些观念,我会觉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爱;然后我做事的风格就是我选择,我主导,我会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

面对真爱,人要有飞蛾扑火般的勇气

最后再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爱情是什么?如果我来回答:爱情就是两个生命个体之间单纯且自然的一种吸引。

这种吸引,不要究其本质,不要询问意义,要是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人的一生也只是个体大脑经历了一轮各式各样神经刺激,宇宙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物质变化。

而生命、文明以及一切的存在,在这种拷问面前,都将变得脆弱不堪。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哦,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