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生产中阻碍种植户提高收入的因素有哪些,大棚还能种些啥

阻碍种植户提高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当前的农业种植中,技术和种植管理上的问题已经不难解决,产权和体制我们也说了不算,关键主要还是在品种上、流通上提高收入。

一些阻碍农民提高种植收入的因素中,我们基层或种植户自身能解决的,有哪些呢?个人理解的几点简要分享一下:

一是常规农产品价格低迷,得益于于各地普遍建设的扶贫产业项目,大棚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多,一方面解决了群众的蔬菜需求,但也带来了常规品种的供过于求,除了个别品种如草莓、近一段时间的黄瓜、西葫芦之外价格普遍低迷。大白菜更是低到了0.025元一斤没有人收。前几天一个农户给我发来了视频,他已经把冬储在地里的白菜用拖拉机翻耕到地里了。

大白菜滞销 2分5一斤

二是农资价格逐年上涨,化工原材料近年来被动涨价,是由于GJCGG和环保等压力,农业生产资料(农资)按照分类属于农化产品,上游纷纷减产、提价,带动农药、化肥价格上涨,农民的种植成本升高。下图是罗列的去年几个涨价比较高的农药品种,涨价的压力可见一斑。

2018年涨价前10农药

三是种植没有依据,只能盲目跟风或闭门预测,对上一季和当季的作物种植面积没有摸底数据。

这一块重点建议各地农业部门、扶贫部门和乡镇统计好各地作物种植面积的数据,公开近几年的相关种植数据,为农民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扶贫大棚的建设面积和作物种植面积。

万亩大棚

建议一:种植特色品种

赚钱的事不能指望政府托底,关键是我们种植户自己要种植特色作物、特色品种。给大家推荐一些成熟的例子,举一反三,启发一下思考。

我所在的兰陵县也就是原苍山县。今年常规蔬菜价格一样很低迷,但不妨碍另外一些种植户赚钱,

为此有关部门进行示范推广(我们当地推出了以头雁、鸿雁、归雁、雁阵为内容的“四雁工程”,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其中就有很多种植特色产业,带动周边群众提高收入的例子。

如:

1、苍山街道安乐庄村种植户:反季节香椿种植实现增收致富

2、南桥镇大李沟村党支部书记陈丽,小甜瓜种出村民幸福梦

大李沟村小甜瓜种植

3、鲁城镇寺前村党支部书记郭红, 花木盆景种出绿色财富

大棚盆景种植

4、长城镇洪西村新农人王红雨和他的“芳香事业” 非洲菊种植

非洲菊种植

还有种植户自己探索种植,尚岩镇杜村杜委员在弓棚种植出大球盖菇

大球盖菇种植

这些比较成功的例子,大家不一定照搬照学,但是思路可以学习,结合当地市场、资源禀赋,探索一些品种、作物的种植。

建议二:以生物防治、生物农药替代化学防治、减少(不用不现实)化学农药使用。以生物菌肥搭配替代一部分有机肥、化肥使用,最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建议三:扶贫部门统计好近年来扶贫设施大棚的建设面积、农业部门做好种植作物品种、面积的统计,各地乡镇政府部门也做好相关区域种植面积的统计。

统计面积的数据,充分公开,发挥数据的价值,为种植户种植提供可参考的一手数据。

建议四:种植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只有提高自己的技术,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才能比别人多赚钱,建议有想法的种植户掌握更多农产品流通技术,如通过直播、农超对接、可视化农业等方式,提高产品流通价值,这一项可能没法全部适用,但是掌握了相关业务能力,就能比别人多一个销售渠道,多卖出产值来,一定要多摸索,多尝试,这些例子在咱们头条平台有很多,通过山货上头条、头条店铺、西瓜电商等方式,很多朋友自家的农产品卖出去了,还帮助周边农户卖出了好价钱,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多看看这类成功的农友。

以上不成熟的思考,仅供参考,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