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垃圾分类行动派,湍口镇创美丽城镇新颜值

如今,走进临安区湍口镇湍口村,你会看到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没有垃圾,每家每户门口有序摆放着灰、绿两色垃圾桶,农户将产生的垃圾分类好分别扔进对应的垃圾桶内……垃圾分类、美丽城镇建设正在湍口镇13个行政村开展得地如火如荼。

垃圾分类制度化

湍口镇,以独特的温泉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为环境锦上添花,湍口镇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达标镇实施方案和垃圾分类考核方案,全方位推进这场“垃圾革命”。

近年来,湍口镇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机制,积极实施设施提升、源头分类、回收利用等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各行政村还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烟蒂换盐等奖励制度,提升农户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准确率。

例如,湍口镇凉溪村每个月的20号和21号都会上门收集垃圾,农户收集起来的塑料瓶、牛奶盒、旧衣物、烟蒂等兑换成盐、肥皂、料酒等生活用品;迎丰村开展“烟蒂换盐”,每个月的30号,村民可将收集的烟蒂、易拉罐、可乐瓶等废弃垃圾兑换成盐、酱油等实用物品。

此外,13个行政村均建有再生资源可回收站点,村里将回收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的垃圾通过市场回收,取得的收益再购买用作积分奖励的生活用品,其他垃圾、易腐垃圾运送至湍口镇垃圾中转站和易腐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有了制度的保障,湍口镇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宣传引导多样化

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湍口镇巾帼志愿者宣传队发挥了重要作用,粉红马甲成了小山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全镇共有13支巾帼志愿者宣传队,各行政村妇联主席任队长,队员由妇女代表、党员、网格员等组成。她们每天穿梭在屋前院后、村道小巷,翻看垃圾桶,检查垃圾是否归类正确;行走在田间地头,查看是否有乱扔的不可腐烂垃圾。小喇叭、小册子、宣传单、四色分类垃圾桶道具都是她们上门宣传的必备品。

之外,湍口镇联合湍口成校成立了垃圾分类巾帼流动小课堂,将垃圾分类知识送到寻常百姓家。志愿者自导自演的垃圾分类小品、穿插在课堂里的有奖问答以及接地气的讲课方式,使这支流动小课堂队伍成了村里的明星团队,“面对面”的现场教学,大大提高了村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垃圾减量特色化

连日来,在湍口镇迎丰村万家区块,有一块新种植的草坪成了村里新的风景点,茶余饭后大家都爱来这里散步、拍照。

然而,这片郁郁葱葱的大草坪在几个月前却是村民们绕道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早几年前,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厨余垃圾、生活垃圾几乎不分类,因此垃圾填埋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远远超过了负荷能力。自从镇村两级实行垃圾分类以来,生活垃圾开始从源头减量:2017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这个填埋场就封场停用了;2019年9月至11月,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规定进行了专项整治,垃圾填埋场气体和渗滤液排放均达到整治要求,停用的填埋场也被改造成了一块美丽的大草坪。

生活垃圾如何从源头减量,村村都有自己的好办法。湍口镇桐坑村和二联村率先实行了智能扫码,村里统一采购了垃圾分类智能扫码机,给所有农户更换了最新的灰桶和绿桶并在绿桶上面安装了智能芯片。这一枚小小的芯片,给家家户户的垃圾桶做了“实名认证”,清运员上门收集垃圾时,只要把绿桶放到智能机上扫一扫,就知道农户垃圾有没有分类正确。若扫码提示分类不正确的,巾帼志愿者宣传队将上门进行垃圾分类指导。

在湍口镇迎丰村,巾帼志愿者指导村民如何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把原本喝完饮料就扔的易拉罐、塑料瓶变成了一个个别致的花瓶、风铃、烟灰缸。此外,湍口镇根据农村实际,鼓励农户将山核桃蒲壳、秸秆等还山还林,将剩菜剩饭用来喂养圈养的鸡、鸭、猪、狗等,水果皮、茶叶渣等其他厨余垃圾由镇环卫所统一运往易腐垃圾处理站,进行生物发酵成肥处理,制成的肥料免费发放给村里的垃圾分类模范户和集镇园林养护单位。

现在,散落在山核桃林、竹林等的农药瓶、农药袋也有了好去处。农户捡来的农药瓶和农药袋可卖给镇农资生产资料部,价格分别为0.2元、0.4元、0.7元不等,湍口镇农资生产资料部的工作人员感叹:“勤快一些的农户一天有将近100元的收入,以前,农户除虫后随手就将农药瓶扔在了林地里,现在大家都会很自觉地带回来,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

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接下来,湍口镇将继续优化垃圾分类工作,从源头减少垃圾,用行动扮美家园,让小镇“轻”下来,让环境“靓”起来,夯实湍口美丽城镇创建的基础底色。

通讯员丨卢一未 童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