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他们走下“神坛”

医生只能安于清贫吗?

因为疫情一直出现在人们眼前,被奉为全民偶像的钟南山院士,近日在一档节目中展示了他的日常生活。他与普通医生相似的狭小诊室,家里并不宽敞的房间、简朴的家具装饰,以及只留下一个被当作果盘的奖杯,大家好似习以为常,只感慨一句真是为国为民。

然而其子采访中本来只是分享小时候被父亲教育的趣事,但一条爱马仕腰带却把钟院士又带上了热搜。

评论区一片片的“不朴素、好扎眼、肯定是领导,诸如此类的评论,让人不禁疑惑。一位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多次获奖的优秀人才,凭什么不能带一条千元的腰带?

难道医生就只能安于清贫吗?他们不应该拥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收入和奖励吗?

医生应该悬壶济世吗?

陶勇医生在被砍伤后,只在医学圈内引起了震动。真正引起普通人关注的,是他超高的医术、学术地位,以及对病人的照顾和一家住在60平米出租屋的清贫。

这种让人惊讶的优秀、付出和善良,让他备受关注。

记得之前还有一个关于医生的热搜,一位老人在飞机上突然发病,无法排尿。在没有设备的紧急情况下,两位医生自制设备,用嘴吸出了老人约800毫升的尿液,使得老人转危为安。

异于常人的付出,让他们上了热搜,还获得了嘉奖。

可是,我朋友圈里的很多医生却说,并不想看到这样的热搜,也不能确保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如此的地步。他们不是好医生吗?

医生的付出与收获对等吗?

在我看来,他们都是绝好的医生。

先不说成为一个医生需要付出多少的时间、精力,上学的时候就比别人花费的更久,上班之后还需要无数的培训和学习。

平时的工作异常辛苦,每次值班24小时+时有发生,碰到急病不能按时下班更是家常便饭。如果碰到困难的病人,也会积极的想办法为他们减少医药费用。

这次的疫情中,他们也都主动申请去抗疫一线,因为担心传染他人,有些人甚至已经三四十天没有回家了。

可是每年的恶性伤医事件层出不穷,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每次事件下的评论都让人心凉。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活该、砍得好这种言论层出不穷。

伤人者有理?

医生不应该被神话

有些人会说国外的医生为什么很少这种恶性伤医事件?这跟目前国内的医疗方式有很大关系,在国外医疗分级诊疗制度,目前国内还没有。

大量的轻症病人涌入三甲医院,以至于医生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可以想象一下,一天门诊量一两百人,医生连喝水去厕所的时间都很少,只能简化问诊中一些不必要的问候。

这时还要求医生一天都要面带笑容、温和有礼、问候寒暄,是不是也有些强人所难呢?

这是春运吗?不,这是医院。


医生也只是一种职业

像钟南山院士这种为国为民者,像陶勇医生这种安于清贫者,像不顾自身安危也要救助他人的医生们,我们可以歌颂、我们可以宣传、我们可以心生钦佩,向他们学习。

但高于职业道德标准的医生不应成为日常行为的标准,医生也只是一种职业,而非供在“神坛”的圣人。

医生应该像其他职业一样,如果有人愿意做到极致,我们可以尊称他一声“匠人”,我们也应该接受普通人作为医生,只要他认真工作、符合职业道德,就可以被称为“好医生”。

医生只是一种职业

如今,中国的医生越来越难,每年大量的医学生不愿意进入医院工作。医生中甚至还有这样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只有让医生回归职业,才能让更多的普通人,愿意从事这样一种普通的职业,而非被道德绑架的“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