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美退役军人”丘梅生:从硝烟中走来的老兵两获战斗一等功

在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疫情肆虐仍毅然逆行而上,在各行各业开辟人生第二战场,扎根乡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八一”前夕,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广东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发布首届“广东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王晓艺(女)、卢运柏、卢涛、丘梅生、朱华权、刘维才、江迪彪、郭亚兵、唐迎红(女)、黄丹等优秀代表获得“广东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自觉秉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退役军人在人生不同阶段和岗位上建功立业,汇聚成时代力量。

首届“广东最美退役军人”丘梅生(通讯员供图)

丘梅生,一名92岁高龄的退役老兵。9岁时,他为地主放牛,常被呵斥,被皮鞭抽打。16岁,他被抓壮丁,次年参加了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他历经淮海战役、上海解放战役、抗美援朝战役等大小战役8次,荣立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

29岁复员后,丘梅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大潮,扎根一线20余载,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在梅州的梅县电池厂,他说“当兵要当一等兵,做工要做高级工”。当了4年电焊工,他成为一名三级技术工人。而后在梅县公路工区,他成为国防干线上的一名道班工人。冬冷夏炎,风雨无阻,他填好路面每一个坑,清扫每一个障碍,保证道路安全畅通。

“八一”前夕,丘梅生获评为首届”广东最美退役军人”。如今,尽管已是92岁高龄,他依然积极参加退休党支部生活。从未欠缴一分党费,从未要求特殊照顾,从未错过一次党支部生活,这是他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正直无私跟党走,永做忠诚好战士”已成为他的毕生信念。

穿越硝烟传军令、炸碉堡

丘梅生的军旅生涯十几岁便开始了。1948年,淮海战役碾庄战斗,极为惨烈。丘梅生所在部队负责截断徐州宿县敌军。排长命他突围严密封锁线,把军令从指挥所传递出去。

“当时前面几把机关枪对着我突突突地扫射,我就在地上打滚,子弹擦着我的身体就飞过去了,等我趴在地上缓过气来了,再爬起来继续跑,就这样穿过火线,把军令传送出去了。”因独自穿越烽火线传送军令,20岁的丘梅生荣立战斗一等功。回忆70多年前一幕,他仍历历在目。

1949年5月解放上海战役中,部队炸敌碉堡三次失败,排长再次把重任交给丘梅生。丘梅生抱着炸药包,“躲、闪、腾、挪”向敌军设置的障碍物靠近,最终找准了放置炸药包的合适位置,把防线炸开了一个大口子,使后续部队顺利通过并拿下据点,再次荣立战斗一等功。

抗美援朝战役打响后,他两次入朝参战,负责通讯任务、送负伤人员回国。1957年,全军要求步兵排长以下集体复员,副排长丘梅生脱下戎装,10年军旅生涯就此画上句号。“国家需要大量生产建设人员,让我们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我也要为新中国作出新贡献。”复员后,丘梅生返乡进厂,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

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基层岗位上默默耕耘。复员回家务农半年多,1958年,丘梅生被安排到梅县电池厂当一名电焊工人,日常工作就是焊接电池外壳。他把军功章珍藏了起来。埋首无闻,从不提及战场上的“丰功”。

复员后扎根一线岗位20余年

“当兵要当一等兵,做工要做高级工。”复员进厂后,丘梅生下定决心掌握技术。电焊工作拌料粉尘大、没口罩防护,丘梅生不怕,令他心急的是厂里生产上不去,计划指标完成不了。理论欠缺,他就找一些相关书籍充电,做好笔记。实践欠缺,他便虚心向老师傅求教,在旁边细细观察,反复揣摩。他出工比别人早,收工比别人晚,反复推敲焊接工艺,改进焊接方法,技术越来越扎实。由于常常超额完成工厂任务,而且质量全优,丘梅生很快被评上“三级工”。

1963年,丘梅生被分配到梅县公路工区,成为白渡镇一名普通道班工人。他所负责的是境长84.2公里的“白三线”中的一段,这是梅县、大埔通往福建的主要干线,是国防二线,地形复杂,崎岖陡峭。丘梅生再次发扬能吃苦、讲奉献、能打硬战的优良作风。路面清扫、填坑、小规模维修、刷路线以及边沟清理,全靠他人力肩挑、背扛、抬担。累了就蹲在路边休息一会儿,看到有车来了,他就赶紧站起来,以防扬尘吹得人眼睛睁不开,嘴巴里都是沙子。等车子走过去,他和其他工人就拿铲子把沙子往路中间填,防止后面的车子陷到坑里去。

“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需要大量的一线建设人员,尤其我们党员,更不能讲条件。冰天雪地里扛过枪、打过仗,这些算什么苦。”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遇到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丘梅生要24小时值班,保证道路安全畅通。尽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他始终在工作一线站好每一班岗,认真完成每项任务,成为道班最高级别的六级工人。

“文革”期间,他带领工人安心搞生产,支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而后他又回到公路工区,协助修建了梅县第一条柏油路。1976年,由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砂石,丘梅生被派到工区砂厂,负责工区的砂石料供应。人员少任务重,他便发动家人义务参战。

从复员到退休的26年间,丘梅生从不拿战功自居,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扎根一线岗位,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王瑜玲

通讯员 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