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高決策層“十四人幫”,含美女兩枚

工作室

執筆 ashes of time


下面14個人目前都是美國位高權重的大人物,掌管著所有美國人甚至全世界的身家性命。14人中,你認識多少?


1.

這個誰都認識

2.

這個知名度也可以

3.

這廝招中國人恨

4.

你以為他很斯文?錯了

5.

大叔級帥哥

6.

這人不是一般有錢

7.

這14人裡唯一穿軍裝的

8.

也是帥哥

9.

長得很官僚

10.

是不是像亞裔?有不少中國故事

11.

美女,鑑定完畢

12.

典型的美國政客形象

13.

這女的是個狠角色,容後介紹

14.

年輕帥哥壓軸

眾所周知,美國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白宮、國會、最高法院曝光度很高,其實還有一個組織權勢很大,那就是跨部門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作為美國最高決策層,現在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14名“常委”名單如下: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常委”名單

該機構創立於1947年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之下。當時,美國認為單憑外交努力,已經無法有效牽制蘇聯,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組織,以協調軍隊(包括海、陸、空以及海軍陸戰隊)及國內情報及國家安全機構,制定統一的外交安全政策,這個專門的組織,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911恐怖襲擊事件,國家安全委員會開了多次會議。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演變至今,常委共14人,都是各部門的核心人物,就是上面圖像所顯示的諸位。


下面,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精英中的精英,可能和你刻板影像中有所不同。


特朗普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頭兒,按理應該好好介紹,但大家對他太熟悉,而且“許述工作室”公眾號已經發布過關於他的萬字長文。大家如果還沒看過,有興趣可回看一下——《特朗普全傳》(雙擊鏈接可看)。


蓬佩奧是一定要說說的,這傢伙不僅在中國臭大街,在美國也是口碑很差。


很多人都知道蓬佩奧是西點軍校畢業生,而且是以班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優秀畢業生只幹了5年就“轉業”了。為啥是5年?根據美國陸軍規定,西點軍校畢業後得幹滿8年才能走人,其中5年現役,3年預備役。蓬佩奧幹滿最低服役期限就趕緊溜了,轉而學法律專業,然後經商,再從政。由此可見,此人不安分,有野心。


蓬佩奧西點畢業

他當上國務卿後,儘管很多媒體罵他,說他是史上最差國務卿,但人家就是穩坐釣魚臺。特朗普為啥這麼信任蓬佩奧?因為他很會來事,把老闆伺候得很舒服。蓬佩奧甚至公開對媒體說過這樣一句話:“就我而言,最大的個人資產就是和總統的個人關係。”


鮮為人知的是,特朗普還沒當上總統的時候,蓬佩奧曾臭罵過他,而且語言狠毒:特朗普如果當選,將和奧巴馬一樣,是“一個無視憲法的獨裁總統”,並引用特朗普自己的話說:“如果他命令一個士兵犯戰爭罪,那名士兵就會去做”。後來人家特朗普真選上了,蓬佩奧打算投靠,趕緊將之前自己罵特朗普的東西一夜之間刪得乾乾淨淨……


蓬佩奧上臺後,利用各種機會推薦自己的同學和朋友到政府任職,打造自己的利益圈。比如,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就是他推薦的,他們是西點軍校同班同學。又比如,中情局局長哈斯佩爾也是他推薦上去的——蓬佩奧出任國務卿之前就是中情局局長,深知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2019年11月20日,越南首都河內 越南國防部長吳春歷陪同到訪的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埃斯珀檢閱部隊

表面上,馬克·埃斯珀的服役時間比蓬佩奧長(21年:5年),但他真正在現役部隊的時間僅10年,其中還有一段時間在哈佛大學上研究生,與軍方高級將領的交集並不多。他當上國防部長後,公開出來表揚他的僅僅是以前的老營長——退役上校格雷科。馬克·埃斯珀退役時只是陸軍中校,在軍隊關係網不夠深厚,能否鎮住那幫軍頭,是個問題。


不過,馬克·埃斯珀也有自己的強項——是個人精,極會處理人際關係。他曾在著名軍火公司雷神擔任副總裁,專門負責政府公關,說白了就是替公司拉單子,一干就是7年之久。所以,在他之前半年時間,換了3個代理國防部長,而他上臺之後就坐穩了這個位子。


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在軍事上並不算在行,但這沒關係,因為他有一個十分能幹的“軍頭”——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美國國安會開會的照片有時候會公佈在媒體上,其中一個穿軍裝的很顯眼,就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馬克·米利悼念陣亡將士

馬克·米利的履歷中有兩點也別值得注意:1.他是陸軍將領,卻在海軍戰爭學院拿到了碩士學位,這在美國軍官中不多見。2.主官經歷非常過硬,擔任過排、連、營、旅、師5級主官——而且分別在5個不同的師。如果算上他帶的旅在中東戰場歸第1騎兵師指揮,那就是6個師了。


擔任參聯會主席之前,馬克·米利是陸軍參謀長(相當於中國的陸軍司令)。在陸軍參謀長任內,他推動成立了一個現在知名度很高的機構——陸軍未來司令部,這是一個四星級將領(上將)指揮部,其任務是迅速為陸軍帶來現代化的作戰能力。他擔任參聯會主席後,公開表態:“印太戰區是美軍的第一優先戰區。”本工作室預測,美軍會加大在印太戰區的投入,包括增加駐軍,配備更先進的武器,加強中國周邊的軍事活動等。


外交和軍事的頭兒都說了,該輪到經濟了——財政部長史蒂芬·姆努欽。這哥們兒上臺,是因為一筆錢——5億美金。特朗普第一次競選總統時,他負責籌募競選基金,短短時間就搞到5億美金,讓同樣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刮目相看。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案例體現了特朗普用人的一個特點:通過一件事、認準一個人、重用一個人。只要某人做了一件比較難的事情,在特朗普心裡留下了深刻印象,必然重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14個人裡面有不少都是這種情況(如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


副總統彭斯主持姆努欽的婚禮

史蒂芬·姆努欽能“瞬間”搞到5億美金,除了能力,還有能量。他生下來就自帶能量,老爹和哥哥都是高盛集團的高管,他自己也在高盛集團做了高管。後來,他不想被人認為是靠父兄上位,就從高盛出來自己幹,也很成功。


說起來,華為集團的孟晚舟事件還和史蒂芬·姆努欽的老東家高盛集團很有關係。眾所周知,匯豐銀行構陷孟晚舟,充當了很不光彩的角色。美國之所以能讓匯豐銀行乖乖聽話,就是佈局做空了匯豐銀行,而且很早就開始做局。2009年,作為操盤股價的江湖老手,高盛故意拋出一個驚天報告:匯豐銀行壞賬達310億美元,虧損15億美元。此言一出,匯豐股價一週內狂跌25%!


然後來到一個最神秘的部門——情報部。說到美軍的情報機構,大夥兒熟知的是CIA(中央情報局)和FBI(聯邦調查局)這種。如果只知道這兩個機構,那就太小看美國的情報力量了。美國的情報機構有17家之多:


第一類:項目管理機構類,6個——(1)中央情報局;(2)國防情報局;(3)聯邦調查局;(4)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5)國家偵察局;(6)國家安全局;


第二類:行政部門,5個——(7)禁毒署國家安全情報辦公室;(8)能源部情報與反情報辦公室;(9)國土安全部情報與分析辦公室;(10)國務院情報與研究局;(11)財政部情報與分析辦公室;


第三類:軍方情報機構,5個——(12)空軍情報、監視、偵察局;(13)陸軍情報和安全司令部;(14)海岸警衛隊情報處;(15)海軍陸戰隊情報處;(16)海軍部情報局;(17)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


情報機構雖多,但大家如果門戶之見太嚴重,你的不給我,我的也不給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為了整合美國的情報信息,成立了一個協調機構,這就是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這個新機構的頭兒,就是國家情報總監。


在美國情報系統裡,有一個人特別顯眼——中央情報局局長吉娜·哈斯佩爾,因為她是女性。話說,中央情報局這麼重要的機構,交給一個女人,美國人放心嗎?


哈斯佩爾就任中情局局長後親吻蓬佩奧

此人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


第一,離婚早,全身心撲在情報工作上。她20歲時與一名軍官結婚,但29歲就離婚了,正是在這一年,她加入了中情局,而且此後一直未婚。離婚後,她作為一名一線女特工,長期在海外基層工作,摸爬滾打了16年之久。這種不結婚長期單身的人非常可怕,一般能力超強,而且精力旺盛,而且會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如前國防部長馬蒂斯)。


第二,注重傳統情報來源。這與她自身經歷不無關係,畢竟長期從事傳統的人力情報工作。她擔任中情局局長後首次亮相就指出:“美國情報機構面臨的最困難的問題之一是掌握當前及潛在對手更準確的情報,情報機構的戰略重點應從反恐轉回到針對國家的更加傳統的間諜活動。”

她還表示美國將在全世界部署更多特工,擴大其在全球的存在。


今天最後出場的人叫博明,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別看此人是14個人中唯一帶“副”字的官兒,與中國的故事卻最多,也是最死硬的反華派,沒有之一。他年輕的時候,曾在中國北京當過7年記者,總是喜歡報道負面新聞,結果不止一次捱揍。他大受刺激,從此把仇恨擴大到中國整個國家。


2018年9月28日,中國駐美大使館舉辦國慶招待會,大使崔天凱在招待會上強調中美雙方合作的重要性。在這種場合,博明居然不合時宜地潑冷水:“我們特朗普政府調整了對華政策,把競爭的概念擺在前面,放在了總統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已經在華盛頓和中國引起了廣泛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博明的老婆鄢唐是越南裔美國人,也是微生物學和病毒學家。新冠疫情期間,兩人夫唱婦隨,將病毒源頭甩鍋給中國。


博明的妻子鄢唐

不僅美國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不管願意不願意,其身家性命都捏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手裡。今天的3000字文章只是走馬觀花大致介紹了一下部分人,關於這14個“常委”,許述工作室做了專門的情報資料整理,共約9萬字,每個人的信息6000字+。

封面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四川人,軍事學博士,曾在戰區級機關工作,並在《解放軍報》、《書屋》等媒體發表文章70餘篇,接受過鳳凰衛視等媒體採訪,受邀到華為等演講十餘次,出版專著《這才是美軍》(中將王洪光作序),出版第一年5次加印,在京東新書熱賣榜常居TOP3,登上三聯書店暢銷書排行榜,進入美國紐約公立圖書館和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 現在成立了工作室,專注於研究美軍。

最新與耳聞合作出版《兵道》一書(喬良和餘戈兩位老師作序推薦,王洪光中將和任國強大校,姜鳴、江曉原、楊浪等名家封面推薦),主要內容是古今中外21次重大軍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