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辍学家庭的背后:有什么办法避免自己的孩子入坑?

本文为教子无忧原创,首发于 SPC2008SPC



前阵子在微博上看到一则辍学孩子的新闻。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的时候,背后都一阵凉。


在一面指责这几个未成年人害人不浅,监护人失职的背后,我们却也很少反思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


会不会有一天,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


“我孩子怎么会杀人害人呢?”

“我孩子不可能做犯法的事情的!”

“我家孩子肯定不会辍学的呀!”


一个成绩一直平平在中游的A同学,到了高三那一年,和爸妈提出不去上学了。


爸爸妈妈都觉得很突然,因为在此之前孩子似乎并没有那种“不想上学“,”不要上学”的征兆。


可A同学十分坚持,并且计划好直接去社会上闯荡,不去上学。


但是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孩子,能社会上找到什么工作?


去餐厅打工,去ktv做前台,去酒吧做调酒师……


爸妈每天都焦虑地等到孩子很晚才回家,不知道孩子每天在社会上结识了什么样的人,同时也为孩子的未来担忧。


我们常常怀着侥幸心理看待的很多事情,但其实看似遥远的事离我们很近。



教子无忧在12年里,接触超过10万个家庭教育厌学辍学案例,而严重棘手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12年10万个案例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意味着还有更多的家庭和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都出现了问题。


最后导致的结果,轻则辍学,重则犯法或轻生。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厌学辍学?


12年庞大的案例背后,我们总结了

6个最普遍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学习问题,最后却导致孩子辍学的原因。

家校沟通


这可能是几乎所有家长都烦恼的事情。


一些家长甚至都不敢接班主任的电话,一来电话就知道孩子一定在学校里犯事了,又要“挨骂”了;


一些家长看不惯学校老师常常电话“投诉”孩子的行为,觉得自己能解决的事情早就解决了,身为老师自己没有能力,还来向家长抱怨是没有用的。


学习动力


现在超过80%的孩子,都不是自己真的热爱学习才学习的,都是因为“应该”要学才学习。

好像是为了父母在学习,为了老师在学习,为了学校在学习,但都不是为了自己在学习。

倘若并不真正热爱学习,又谈何学习动力呢?



学习习惯


很大一部分最后学不下去,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孩子,是因为屡次失败,屡次屡差的成绩。


或是,觉得作业太难,做不完,压力大,处在一种“怎么学都学不好”的状态。

这种“不知道该怎么学”的根源,是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容易手机上瘾,游戏上瘾,逃避校园生活的压力,最后辍学。


情绪管理


一回到家,就开始找爸爸妈妈要手机,要平板。


玩到最后,作业做不完,人又困想睡觉。


特别是小学生最容易在这种情绪上的冲突下发脾气,开始又打又骂,扔东西,觉得全身不舒服。


扔完了,打完了,骂完了之后呢?


作业还是没有做完,人还是很困,矛盾的情绪依旧在那里。


这样的情绪管理问题还会导致以下问题。

亲子关系

要不就是每天和父母吵架,说什么都对着干,要不就是闷不吭声,说什么都对照着做。


后者看似是大家眼里的乖孩子,但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最后爆发起来,就是家长们常常纳闷的“毫无征兆,怎么就辍学了”,“以前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而长期错误的亲子沟通方式,就仿佛一颗定时炸弹,随时爆炸。


同伴关系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也是需要朋友的。

但作为未成年人,他们在同伴关系的处理上就像一张白纸,不知正确的处理方式。


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往往容易误入歧途。


交不合适的朋友,和朋友吵架影响学习状态,严重的演变成校园凌霸,又或者前段时间令人发指的大连杀人男孩事件。


文:Joyce

排版:sus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