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须折时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在这个世界上,既有时间又有金钱的人终究是少数。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身边的人在计划:“我准备50岁后开始旅游。”“我准备退休后周游世界。”

此时的喜好不代表以后的喜好

我的一位销售部男同事,平生有两大爱好:炒股及钓鱼。平生有两大恨:无钱无时间。他羡慕有钱的人,因为人家动辄百万千万的炒股资本;他嫉妒有时间的人,因为人家随时可以去钓鱼。他的愿望是“退休后天天去钓鱼。”

某年,有同事买了一支机械股,买时3.6元,几周后,该股大涨,连续几天涨停板。男同事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打开电脑看股票k线图,虽然他没有买这支机械股,但不妨碍他持续关心该股的动态。每次股票一涨,他必叹息:“唉,当初若买10万股,现在就能赚好几万了。”

同事半年后卖出股票,价格已超过10元,小赚一笔,遂请办公室全体同事外出大吃一餐。男同事照例感叹:“唉,如果我当初买了10万股,现在已赚回一套房子首付。”这半年多来,他每天都盯着这支股票的涨跌,但始终没买入。

男同事生活压力蛮大,两个孩子,太太无工作,买的房子远离市中心,每天坐地铁上下班要3个钟,他周末大多陪客户,应酬或跑腿,个人空闲时间并不多。但我看他的工作计划表,觉得每个月挤个半天时间出来钓鱼还是可以的,并不需要等到退休。

有一个周一,感觉他心情很好,果然,他悄悄地跟我说,周末与一班朋友去钓鱼了,我跟他开玩笑:“居然有时间去钓鱼,莫非你准备退休了?”他嘿嘿一笑,有些得意。

现代职场人士流动性大,工作过几年就换换。我们俩前后离开了老东家,各自去了新公司。

数年后在某个行业研讨会上邂逅,简单交流了最新的状态,我问他的梦想是否还是退休后天天钓鱼,他一摆手,“现在的梦想是退休后,回老家买块田种地。”

梦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人的年龄及阅历而变化,那些30来岁时许下的愿望“退休后周游世界”通常都是做不得数的,倘若你真的渴望去旅游,哪里能等到几十年后呢?恨不得明天就出发,多等一秒都是煎熬。

人那么善变,等到真的退休后,你可能已经丧失了对不同景物、文化的好奇与兴趣,只想宅在家里,觉得“金窝银窝没有自己的猫窝好。”


你曾经以为的喜欢的未必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我喜欢去旅游,自然经常和周围的朋友分享途中的见闻及美照。听得多了,有一个朋友跟我讲,她也爱上了旅游,希望我下次去时叫上她。

这当然没有问题,于是她和我们一班朋友一起去了西北旅游。

美丽的风景通常在人烟罕至之地,这种地方生活环境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朋友刚开始是失眠,因为宾馆的住宿条件有限、床板太硬、被子太厚、热水不够热,卫生条件不太好;有的时候,为了看日出日落、深空夜景、星辰闪耀,我们还会在野外睡帐篷。野外天气寒冷,不要说洗澡,连洗脸刷牙都省了,讲究地用湿纸巾擦下脸、嚼颗口香糖,不讲究地直接保持原生态。

接下来朋友的胃病犯了。西北空旷少人烟,我们无法保证在饭点找到餐馆,午饭多以干粮补充,晚饭时间不定,根据到达住宿点的时间来定,有时18点,有时21点。唯一能确保时间的只有早餐。生活规律良好的她非常不适应。

很多人在阅读其他人精彩的游记,观赏美丽的风景人物照时,会产生一种对旅游的向往,甚至会有“我也喜欢旅游”的认知。

但不幸的是,雾里看花总是完美的,但现实往往是有缺憾的。这种缺憾只有切身体验过后才能明白。也许,等到你亲自去旅游那么一次,你就会发现,旅游真的不是自己的心头好。


想做一件事,不管是旅游还是其他,其实真的没有必要等到几十年之后。虽然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格言,人总是需要为以后去做计划,可是当下的那种渴望、心情及盼望,却无法维持很久。

花须折时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过去不可追,未来不可期,唯有当下可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