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派琴家刘少椿录音访问记

刘少椿《龙翔操》


一九五六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古琴采访小组,一行查阜西、王迪等人赴全国廿个地区,对各地琴家进行访问录音。我们于三月出发,经济南、南京到镇江。原计划当天渡江去扬州,不巧赶上七级飓风,渡轮停开,只好在镇江暂住一夜。翌日清晨我们乘船过江,到了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扬州,住在古色古香的萃园。扬州市文化局的领导邀请了市政协副主席徐笠樵、江树峰和胡澍、剀少椿、胥桐华三位琴家来萃园聚会。大家畅谈如何抢救传统音乐遗产,重点是古琴音乐的发掘打谱、继承等问题。



会后,胡澍老先生年逾古稀,手指颤抖,无法弹琴。刘少椿、胥桐华两位琴家的演奏风格各有特色。特别是刘先生一曲《古交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先生出于不凡,指法稳健,潇洒自如,乐曲跌宕起伏,耐人寻味,令我大开眼界,认识到广陵琴韵,不同凡响,刘先生作为广陵高手是当之无愧的。


1956年王迪随查阜西,许健采访扬州琴人

前排:1江树峰,2查阜西,3胡滋甫,4徐笠樵,5刘少椿。后排:1许健,3胡有璋,4胥桐华,5王迪,6胡兰,9张正吟


我原计划给刘、胥二位琴家在扬州录音,不料,由于扬州地区电压不稳,忽高忽低,无法进行录音,只好请他们去南京录音。刘先生录了《墨子悲丝》、《山居吟》、《樵歌》、《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昭君怨》、《良宵引》、《梧叶舞秋风》等八曲。因为在演奏中他的指甲断了,他最喜爱的《古交行》一曲,也无法继续弹奏了。当时,我想刘先生才五十六岁,以后还有机会再录,谁知后来始终没机会再来扬州,给刘先生录《古交行》也成了泡影。

我与刘先生只见过一面,这也是最后的一面,今天想起来委实是一件憾事。不过在刘先生培养的许多学生身上,仍能看到刘先生古琴音乐艺术的风采。现在他的学生已然是琴坛上的艺术栋梁,想刘先生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作者简介:王迪(1923~2005),我国著名古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她自幼受业师承于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深得琴艺真传,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3年毕业后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事古琴研究五十余年、曾任北京古琴会副会长,因琴艺精湛、学术深粹、人品敦厚,受到人们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