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人看过来,疾控专家详解迟种的疫苗怎么补

受疫情影响,不少家长推迟了宝宝的疫苗接种计划,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疫苗该如何补种?哪些疫苗优先接种?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请疾控专家为家长一一支招。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百日咳、麻疹等疾病传染效率、基础传播系数都较高,相应疫苗应尽快补种。此外,容易超过接种年龄上限的疫苗,也要优先考虑补种。

疫苗短时间推迟接种不会影响效果

疫情期间,疫苗接种计划也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疫苗接种普遍推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表示,跟往年相比,最近两个月有些疫苗的接种剂次下降30%-40%。

推迟接种是否会影响接种效果引起不少家长的关心,尤其是之前已经接种了部分剂次而未完成整个接种程序的疫苗。余文周告诉记者,短时间推迟接种一般不会影响疫苗接种效果,“如果疫苗的第一剂次没有接种,以后按照正常的程序接种,不会影响疫苗最终在人体内产生抗体,如果接种者之前已经完成部分剂次接种,推迟之后的剂次不会影响接种结果。

因为根据免疫程序,接种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28天,对于上限间隔时间没有硬性要求。而且在接种部分剂次后,人体已经有了一些免疫记忆,也会激发部分免疫反应。”

余文周同时表示,疫苗接种不宜延迟太长时间,“没有及时接种某种疫苗的儿童,体内就没有抗体,会增加疾病暴露的风险和发疾的可能性。”此外,接种部分剂次后,人体内的保护性抗体产生不充分,也有可能导致感染疾病的风险,“举个例子,脊灰疫苗一般要在2、3、4月龄接种三剂次,如果接种第一剂次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第二剂次、第三剂次又一再推迟,就可能会增加疾病暴露的风险。”

即将超过接种年龄上限的优先补种

疫苗推迟接种的情况不会一直存在,余文周表示,中国疾控中心下发《关于印发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疫苗迟种补种技术方案的通知》指出,争取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尽快开展迟种补种工作,帮助儿童建立免疫屏障。

那么问题来了,在迟种补种方案工作中,家长又该优先选择哪些疫苗进行接种?余文周建议,可以分三类情况考虑:对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要优先进行补种,尤其是一些传染效率和基础传播系数较高的疾病,相应的疫苗要尽快补种,如百日咳、麻疹等;部分重点传染病的疫苗,如脊灰、乙肝等以及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应尽快补种。此外,“补种期间,有可能一些孩子即将超过疫苗接种年龄上限,这也是需要优先补种的。”余文周告诉记者。

一岁前的儿童相对特殊,本身需要接种的疫苗就多,推迟两三个月后,如何更“高效”地为这部分孩子完成补种工作?余文周建议,1岁以内儿童接种剂次相对较多,“有时候安排不过来,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选择联合疫苗,五联疫苗现在用的比较多,包含百白破疫苗、脊灰灭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全程需要接种4次,如果分开接种的话,需要接种12剂次,采用联合疫苗就可以减少接种次数,提升补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