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那個三十歲還單身的女人

​30歲還單身的女性,現在社會稱她們為剩女。有些人寧可單著也不將就,主動的剩下;有些人期待愛情卻又沒遇見愛情,被動的剩下了。

中秋節剛過,很多人還沉浸在和家人團聚的喜悅裡,但也有很多人沒有回家,他們有的是不能回家,有的是不願意回家。

下午兩點多,地鐵很空,我坐在兩個年輕女孩的邊上,聽她們聊天。

從她們的聊天中,我知道有一個女孩沒有回家過節,而是選擇在出租屋裡睡了三天覺。她不願意回家,因為回家就會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被媽媽數落,各種嫌棄。

那女孩說:“我不是沒談過戀愛,結交過的幾任男朋友,媽媽都不滿意,胡攪蠻纏的讓我分了手。她整天都是誇我二表姐有本事,名校畢業,工作好,找了個又帥又有錢的老公。我聽得心煩。你知道嗎?我一直是在我媽的嫌棄聲中長大的!小時候,嫌棄我不如二表姐文靜;讀書了,總覺得我不如二表姐努力,即使我考了第一,在她眼裡那也只是我運氣好;工作了,即使我掙得多,她也還是嫌棄我不是事業單位的工作,不如二表姐的工作不體面。總之,我永遠比不上二表姐,我在她眼裡就是:要啥,啥沒有;吃啥,啥不剩的人!我何必回家刺她眼睛,惹她老人家不開心。對於找對象這事,我媽希望我找個貌比潘安才比宋玉,家纏萬貫的。這不現實,我不但沒才華還長得醜,和那些高富帥就沒有一點是合適的!”

我驚訝於女孩的自卑,在我看來,外貌上來說,這女孩膚白貌美還有大長腿,稱不上絕色但也是一名美女,怎麼在她自己看來就是醜了呢?是什麼摧毀了她的自信?

在我看來,是媽媽在一點一點摧毀她的自信。在她媽媽心中,她永遠比不上那個優秀的二表姐,常年累月用她和二表姐作比較,戳她的痛處,否定她的優點,她一直活在那個優秀的二表姐的影子裡,以至於女孩完全否定自己!

我們要怎樣與孩子交流才不會傷害他們的自信心呢?

做對比要慎重

假如你和一個身材比較豐滿,通俗點就是圓潤,再通俗點就是胖的小姐妹走在一起,你摸著她腰上的肉肉說:“哎呀,你這腰又比我粗了一圈!”你猜她內心恨你不?



人無完人,正是因為有缺點才顯得完美。孩子有缺點和不足之處,很正常,家長可別用孩子的不足和別人的強項去比較,這場比較不公平,也註定贏不了。明知是輸,為什麼要迎上去呢?你可能會說,比較,只是為了讓孩子發現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但我們也要知道,在做這個比較的同時就是在告訴孩子:“瞧,在爸爸媽媽心中你就是沒有別的孩子優秀!”

他們雖然年幼,但也有自尊心,傷害打擊多了,是會廢的!別拿孩子和不足和別人的強項作比較。

別總盯著缺點看

人都有兩隻袋子,一隻裝著缺點掛在胸前,方便自省,也方便別人看見;一隻裝著優點背在後面。我們不能總盯著別人的缺點,要試著去找找別人的優點,你會發現那個人並沒有那麼討厭,對孩子也是一樣的。



缺點看得多了,忘記了優點,孩子在家長心中也就只剩下“這孩子糟糕透了”這幾個字了,時間長了孩子會當真的,找不到自己的優點,可能就自暴自棄了!

聽道理比受批評讓人舒服

我很喜歡看《少年派》,喜歡張嘉譯扮演的林爸爸。無論林妙妙做錯了了什麼,林爸爸總是會冷靜下來與她敞開心扉的聊,他會從方方面面去分析用事實道理說服妙妙朝好的方面努力。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思考能力,掰開揉碎了講明白了,他們也是會明白的。遇上實在調皮的,我們再另取他法,至少要先禮後兵,先給個機會讓他自省,會更好哦!

尊重孩子的努力

同樣是《少年派》裡,林媽媽暴脾氣,一直看到的都是女兒離別人還差多遠,女兒有多貪玩,卻很少看到女兒的努力與進步,給女兒的總是批評和打擊。與之相反,林爸爸善於發現女兒的優點與進步,並且會給予肯定和鼓勵。結果顯而易見,女兒和父親相處和睦,對於父親的建議林妙妙很容易接受,對林媽媽卻是另外一番情況。



批評否定多了,傷害就成了習慣,有時雖是無心,但不代表傷害就不存在!有些話,你可能是玩笑話,或者是氣話,你很快就忘記了。可是,正是這些話也可能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影響他們的一生。正如開篇故事中的那個女孩,幼年所受的打擊嫌棄造就了成年後的不自信,甚至影響她的戀愛觀。

還記得上一次對孩子的鼓勵和肯定是什麼時候嗎?對孩子不要吝嗇,給個鼓勵和表揚,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