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肉有哪些學問?晚吃、錯吃、多吃都不行

提到肉,相信大部分寶媽、奶爸都喜歡吃肉。說起來中國被某些網友戲稱為“吃貨之鄉”不無道理,別說肉禽類,有些人就連野味、昆蟲都不會放過。

大部分寶寶也喜歡吃肉,這是好事!只有肉吃夠了,身上才有結實的肌肉,男寶寶會更帥氣、女寶寶會更健康!

可是,吃肉也是一門學問,寶寶若是吃得不對,可能會傷害身體,寶媽要注意哦!

寶寶多大可以吃肉?

正常來說,寶寶滿六月齡就可以吃輔食了,這時候寶媽就可以嘗試添加肉類。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嬰兒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

但是,相比較嬰兒米粉,寶寶可能並不喜歡肉泥。

原因嘛,就是我們家庭自己製作的肉泥口感又硬又柴,就像放久的牛肉乾,大人都很難啃動,何況寶寶?

就算寶寶能啃動,肉泥的味道跟肉的差別一萬八千里,寶寶啃動不喜歡吃。

對策

如果我們只吃大米飯,肯定會覺得索然無味,鹹菜的地位就在這時顯現出來。

寶媽可以在肉泥中添加其它蔬菜,放在一起攪拌,譬如南瓜肉泥!

南瓜泥可以把肉的粗纖維打散,這樣口感就會變好,又香又細膩。

小貼士

寶寶為什麼要在6月齡時添加輔食?

要知道,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他們體內對鐵元素的需求都來源於寶媽供給。

然而寶媽並不是鐵人,她不可能一直給寶寶提供足夠的鐵元素,經過六個月的過渡期後,我們就要通過輔食來給寶寶彌補額外的營養,否則寶寶就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寶寶吃肉要注意哪些講究?

1.肉質性狀要循序漸進

寶寶剛出生後,只能喝奶,這是緣於他們咀嚼能力欠佳,畢竟連牙齒都沒有,怎麼能吃硬物?

一般而言,寶寶在出生後的4個月或者是6個月時候就會開始長牙,這也是他們在6月齡時添加輔食的原因之一。

寶寶吃肉時,最開始要先吃肉湯,這是為了防止寶寶對某些肉類過敏,肉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寶寶減少過敏可能帶來的傷害。

等寶寶喝肉湯沒有不良反應後,寶媽再製作肉泥給寶寶吃,讓寶寶慢慢適應吃肉。

隨著寶寶成長,他們咀嚼能力也會變強,這時候寶媽就可以把肉切成肉粒攪拌到粥裡,這可以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最後,寶媽就可以把肉切成肉塊了,這個階段標誌著寶寶咀嚼能力大幅度提升,也意味著寶寶牙齒和骨骼都在正常發育。

6月齡:肉湯

7~8月齡:肉泥

1歲以後:肉粒、肉塊

2.給寶寶吃肉是逐漸增加過程

有些寶寶特別喜歡吃肉,寶媽也讓寶寶不限量地吃,這是不正確的!

①大部分肉類熱量大、脂肪高,寶寶吃多了容易發胖,發胖就容易導致各種疾病;

②寶寶吃太多肉,可能會讓他們養成挑食的習慣,對蔬菜、水果無感;

③寶寶最開始吃肉,可能會出現大便乾燥、便秘等情況,所以一開始吃肉就幾勺而已,多吃的話可能會損傷腸胃。

寶寶每天需要吃多少肉?

6個月~12個月:每天需要吃50g;

1歲~2歲:

每天需要50~75g;

2歲~3歲:每天需要50~75g;

4歲~5歲:每天需要70~105g。

(50g大約1個乒乓球大)

3.寶寶晚吃肉有什麼影響?

有些時候,寶寶出生於素食家庭、或一開始寶寶不愛吃肉泥,寶媽就放棄給寶寶吃肉,這也是不正確的。

2019年,英國《地鐵報》報道,一對美國素食主義夫妻只給孩子餵母乳和蔬菜水果,不給肉吃,最終結果就是18個月寶寶因重度營養不良死亡。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寶寶吃肉太晚,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症狀,也可能引發貧血,寶媽千萬要注意哦!

小貼士:

肉類不同,它們含有的營養物質也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普遍肉類都具備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族、鐵、氨基酸和礦物質,它可以幫助寶寶身心發育哦!

哪種肉更適合寶寶吃?

1.最常見的肉——豬肉

營養特點:豬肉維生素B1含量是牛肉4倍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

去年,豬肉大幅度漲價,這可愁壞了兜媽。生活中最常見、最百搭的肉就是豬肉,連豬肉都買不起了,這日子還怎麼混下去啊!

但日子還得混下去,提到豬肉,我們知道豬肉有很多種,譬如五花肉、梅花肉、裡脊肉、前排肉等等,其中,最適合寶寶吃的就是豬大腿中間的肉或者豬裡脊

原因就是這兩塊的肉比較松嫩,更適合寶寶吃。

2.最強壯的肉——牛肉

營養特點:牛肉粗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接近人體需要,同時血紅素含量非常高,適合補血

牛肉品種沒有豬肉豐富,以裡脊肉、腹部肉、臀部肉為主,不過這三種都適合寶寶吃!

其中,裡脊肉最嫩、脂肪含量最少;腹部肉適合用來燉煮,就像我們常吃的蘿蔔燉牛肉,就是腹部肉;臀部肉適合做成漢堡肉。

不過,牛肉的肌肉纖維不易消化,寶寶腸胃功能弱,不適合多吃牛肉。

寶媽怎麼挑選好牛肉?

①色澤!新鮮肉呈均勻紅色,具有光澤,脂肪潔白或呈乳黃;

②氣味!新鮮肉就是正常味道,不好的肉會有酸味或者腐臭味;

③粘度!新鮮肉表面微幹,觸摸不沾手;

④彈性!新鮮肉指壓後的凹陷可以立即恢復。

小貼士:

羊肉和牛肉類似,但味道有些羶味,大部分寶寶小時候接受不了羊肉。

3.脂肪最少的肉——雞肉

營養特點:鐵元素豐富,蛋白質和礦物質豐富

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豬肉,其次就是雞肉!兩者分別是紅肉和白肉中的代表。

除了雞屁股和膽汁部分內臟外,雞的全身都是寶!

不過雞身上最適合寶寶吃的部位就是雞胸,脂肪低、蛋白質高、肉質細膩,符合寶寶牙口。

寶寶吃雞冠會當官?

民間有種說法,吃雞冠子會當官,但這是無稽之談。另外,雞冠是雞身上重金屬物質最多的地方,還可能存在淋巴組織,對人類健康有害。

4.鍋最大的肉——魚肉

營養特點:葉酸、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

魚肉也算是海鮮的一種,提到海鮮,我們就會聯想到發物,它容易導致孩子過敏。

但是,發物只是民間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孩子吃海鮮過敏不是海鮮的錯,而是孩子對海鮮身體內的某種物質過敏,就像有些孩子吃花生過敏,就是這個道理。

魚肉、蝦等海鮮類微量元素豐富,對寶寶大腦發育幫助更大。

正常來說,寶寶一週要有2~3次吃魚,這樣對寶寶發育更健康。

寶寶吃魚頭更聰明?

魚頭富含促進發育的DHA,但它汞元素也特別多,因此很多人認為魚頭不適合給寶寶吃。

但是,科學家並沒有更權威的資料表明魚頭不能吃,寶寶適當吃一點魚頭,影響也不大,但促進發育就別想了,沒這美事。

寶寶吃肉過程有說法

魚肉、雞肉都是白肉、牛羊肉、豬肉都是紅肉。

正常來說,白肉質感更細膩,寶寶腸胃更容易消化,所以寶寶應該先嚐試吃魚肉、雞肉等白肉。

牛羊肉、豬肉並不容易消化,所以寶媽要放到後面嘗試。

肉類輔食推薦

1.豌豆泥香煎銀鱈魚

食材:銀鱈魚、豌豆泥、橄欖油

做法:

①鍋內放半匙橄欖油,放入銀鱈魚,大火煎至金黃後,轉小火煎熟;

②豌豆放水蒸熟,再用料理機打成泥,放幾滴橄欖油,攪勻就可以。

2.豬肝米糊

食材:豬肝、嬰兒麥粉

做法:

①豬肝洗淨後,泡水半小時,然後用鐵匙刮成細漿;

②加入少量水後蒸熟;

③鍋中放入適量水,拌入麥粉和豬肝泥,攪拌均勻就可以。

各位寶媽,你們家寶寶喜歡吃肉嗎?更喜歡紅肉還是白肉?關於吃肉,你們家寶寶有什麼好玩的故事嗎?快在評論區分享下吧!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寶寶睡姿有講究,這6種睡眠方式影響發育,牢記4點解鎖正確睡姿

寶寶睡覺寶媽煲湯,回頭發現孩子“沒了”,奶爸:可能在鍋裡

糖類中的“刺客”——隱形糖是什麼?原來孩子每天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