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大门建安全社区,普陀第一批90个全封闭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正在实施……

铁路新村居民区短短3天内成功封闭5扇门;联合新村居民区已封闭小区6个出入口,封闭了1条与动迁基地相连的通道……日前,普通区石泉路街道积极行动,保障了社区安全,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

在普陀区,小区全封闭老旧小区的变化不止这些。

记者获悉,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的总体原则下,普陀区“三旧”换“三新”工程正“开足马力”全力建设。因受疫情影响,开工比原计划晚了一个月,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抢抓时间、争分夺秒成了顺利完成任务的关键。除了2019年的68个修缮项目复工外,近期又新开工2个小区项目。同时,在疫情防控管理中发现的部分小区未封闭管理难题,也将得到彻底解决。

譬如:

位于石泉路街道中山北路的太浜巷小区,将采取封闭现有人行(车行)出入口方式。小区原有出入口5处,根据实地踏勘并结合属地街道意见,多次研讨方案后,采用单进单出的车辆进出模式,封闭不必要的人行出入口。同时为了更好缓解小区内派出所及门口幼儿园的车辆通行压力,拟局部改造岚皋路进小区的小市政道路,在重新规划小区车辆进出流向后,将有效缓解小区内停车压力,同时做到缓解小区周边配套与小区居民出行的矛盾。

曹杨新村街道

杏杨园小区,位于桂巷路北侧,杨柳青路东侧,杏山路西侧,枣阳路南侧。小区共有19栋6层建筑,共计42个单元。小区沿桂巷路呈开放式,拥有出入通道4处。根据现有方案,将封闭一处出入口,改造三处出入口,同时改造升级车辆识别系统。针对沿街出入的单元门,采用封闭围墙的改造方式进行管理,改造后杏杨园小区将做到全封闭,安全属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甘泉路街道延长西路220弄合阳小区,是一个典型的沿街门牌开放式小区。区房管局在与街道商议方案后,将引入技防方式来封闭管理。拟采用智能门禁app、扫描二维码等手段,结合监控设备更新,做到单独门牌的技防管理。

普陀区住宅修缮管理中心副主任洪艳介绍说,普陀区不少街道社区,由于历史设计原因,开放式小区出入口多、管理难,外来人员和居民都能自由进出,小区安全存在一定隐患。还有一些开放式小区甚至没有大门,除了物业管理难度大外,盗窃案件也频繁发生,成为居民们的烦心事。

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封闭小区管理的成果却有目共睹,让小区居民安全得到保障。很多开放式小区为了实行封闭式管理,只能用杂物或栏杆封堵出入口,只留一个相对来说好管理的出入口。还有一些开放式小区部分楼栋临街,除了设置物理围挡以外,并无更有效的管理办法。开放式小区的安全管理难题,亟需解决。

为此,普陀区房管局在不断走访调研、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利用“三旧”换“三新”推进的契机,会同属地街道(镇),结合2019和2020年旧住房修缮项目的设计方案,同步融入小区全封闭改造的设计思路,为社区日后精细化管理夯实基础。

洪艳强调,社区设计方案将极大改变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如何掌握好“安全”与“便捷”之间的平衡点,是全封闭小区改造项目的重点。为此,区房管局、各街道(镇)干部和专业设计院团队一起走进小区,同小区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如此既提高了居民对设计方案的认可度,又能统筹平衡好不同小区、不同住户之间的利益,最大程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我们通过实地踏勘现场、走访街镇调研的方式,优先听取群众及居民区‘三位一体’改造意愿。在经过多轮方案研讨后,使改造方案接地气、贴民心,把小区的闭合管理做深、做细。”

她也坦言,在全部点位梳理过程中,门禁的减少势必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习惯。在以安全为大前提的基础上,小区封闭改造方案也将考虑居民到达周边菜场、学校等场所的便利程度,优化目前各小区的封闭方式。旨在结合技防措施,着力实现小区出入口“能闭全闭”,人力成本“能减则减”,管理模式“能优尽优”的精细化管理新格局。

截至目前,普陀区房管局共确定第一批90个计划实施全封闭改造的老旧小区。

不过,由于各小区情况不同,小区全封闭改造方案遵循“一小区一方案”的原则,设计制定规划方案,并已逐步施工。已有梅川路43弄、铁路新村等18个小区启动封闭改造,其余全封闭改造项目将按计划年内陆续启动。

今后,普陀区将通过减少小区出入口、降低管理成本、引入技防等措施,集中物业、社区优势资源,提升全封闭小区标准化管理,开创“物业能盈利、居民能满意、管理能提效”的“建管联动”新局面,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居住环境的大提升。并始终将“三旧”换“三新”工程与解决城市治理突出问题相结合,强化党建引领,采取“和群众商量着办、发动群众一起干”的方式,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共建共享“同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