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塘埔官渡鸾波庵, 林则徐曾从这里经过

广东省揭阳市塘埔官渡距离揭阳市区约10公里,在榕江北河渔湖水葫芦束腰处的"鸾凤坡头"。东岸有亭叫

"鸾坡渡",西岸的叫"凤坡渡",这里山青水碧,四季如春。渡口有潮汕特有的地方神"三山国王"庙,又有潮属唯一的北宋"华山老祖"的孤庙,还有敬奉妈祖及诸佛的“鸾波庵”。

渡口历来为军事要津,自宋以来,有诸多大臣如孙士毅、阮元等过此,清末林则徐奉命赴广西平叛时,也经过此渡,民国时期许崇智、陈炯明、刘志陆、蒋光鼐东征时率部通过此渡。

塘埔渡古时为两岸黄、王姓二塘埔村共有,新中国成立后,渡口所有权全由黄姓塘埔村管辖。
凤坡鸾坡无双渡口

黄姓王姓有两塘埔

这对联说明地理位置的巧合。

鸾飞远矣天高地广

波不扬兮海晏河清

这联说出隐喻"鸾凤"在这里"相交"。

未过塘埔渡,先食揭阳米

这句谚语赞美揭阳乃盛产稻米之乡。

鸾波庵建于清康熙33年(1694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当时潮州外八景之一。乃是当时揭阳县令蔡瑞所倡建的,蔡知县为治榕江咸潮水患,发动治江护堤修闸,化水患为水利,工程竣工后倡修庵作为表记,并以此为镇江之宝,使海不扬波。传说建庵之后,双溪嘴果然风平浪静,因此名声大振,香火旺盛。而后因年久失修,一直到后来由觉世善堂创建人张运杰带头捐资修缮,但因资金不足,修建质量一般,经过几十年后庵寺崩塌。

1996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塘埔王、丰溪洪厝、潮美李厝、潮美胡厝四乡倡议修建,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于1997年5月重光。又于2001年又建成大雄宝殿,改变了原来神佛同居的景况,在扩建过程中重获镇庵四宝:

匾额、香炉、御封碑记、古庵栋楹。现鸾波庵供奉妈祖、慈悲娘娘与诸佛圣像,香火极盛。塘埔官渡(鸾波庵)现被评为揭阳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