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拉完粑粑,请你一定回头看一眼

我相信很多人和小编有同一个癖好,那就是每次拉完粑粑都会小心翼翼的看一眼才用水把它冲走!


其实每次拉完粑粑,回头一眼,其实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小小的体检。


粑粑什么形状最健康

粑粑不仅仅是人体消化道排泄的废物,也是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观察它的形状,可以看出身体的健康程度。



“香蕉状”的粑粑是最完美的!不过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都无法拉出这么完美的粑粑,“有褶皱”、“软软的”的粑粑形态都是正常的!


如果是“坚果状”、“干硬状”的粑粑,可能是便秘。如果是“略有形状”的粑粑,可能是消化不良。如果是“水状粑粑”就是拉肚子,要提高警惕了,拉肚子一般是由胃肠炎等原因引起,腹泻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脱水,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粑粑的颜色也很重要

80%以上的消化道类炎症或者癌症早期,粪便的颜色都会有异常。所以粑粑的颜色,你也要重视!



如果是淡黄色、黄绿色、褐色的,那么恭喜你,你完成了一次健康的排便!但如果粑粑的颜色是以下这样的,就要注意了!


红色

多见于便中带鲜血,常见包括痔疮、肛裂、肠炎、痢疾、肿瘤等,肿瘤渐趋年轻化,中老年人尤应警惕大肠肿瘤。偶尔,红心火龙果的摄食也会造成“恐怖假象”。



白色

正常粑粑里面的黄色,主要成分是胆汁,而当粑粑变成了白色,就说明粑粑里没有胆汁,继而说明肝脏或胆囊出现了问题。


黑色

一般黑亮的便便,多为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肠)等出血,即医学上所谓的沥青样便。但有时候,服用铋制剂或特定中药也可使便便发黑,但很少会发亮;吃带有动物血的食物,便便也会沥青样发亮。



绿色

如果不是吃绿色蔬菜太多,绿色便便多说明胆汁经异常通道进入了肠道。



橙色

如果食用过多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例如胡萝卜、红薯和冬南瓜),粑粑可能就会变成橙色。另外,胆管堵塞也会造成橙色粑粑的形成。



黄色

如果粑粑很黄!很油!还很臭!可能是由于粑粑里有太多脂肪导致。


一天拉几次才正常


就排便频率而言,一天1次是正常的,一天2-3次也是正常的,两天1次也是正常的,只要一周的排便次数大于3次,都是正常的。不需要使用药物强制自己每天进行排便,反而会适得其反,有损健康。



但如果你三四天或是五六天才排便一次,又或是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改变,就要注意一下最近的肠胃是否出现了问题,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拉粑粑是坐着还是蹲着好

不管蹲厕或坐厕,只要能让你拉出粑粑的都是好坑。


蹲厕

肛门肌肉放松,腹压增大,利于排便,但如果下蹲时间长,长痔疮风险大,关节受力大。



坐厕

舒服,姿势放松,老人、关节不好和心脑血管的人建议用坐厕。


粑粑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毕竟它身上藏着很多关于你的小秘密。一旦发现以上异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必要时做大便常规、肛门指检、胃肠镜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