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北京》科技助力冬奥倒计时

4月21日19:30

锁定BTV财经频道《数说北京》

精彩即将播出!

本期嘉宾: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中国体育场馆管理专家 霍建新

媒体评论员 张彬

和主持人海峰,一起聊一聊科技如何助力冬奥!

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越来越近,我们的比赛场馆、运动员、还有冬奥的工作人员都做了哪些准备?本期节目从科技助力冬奥的角度,带您了解冬奥准备情况。

“冰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我们常称“水立方”,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的比赛场地。如今这个场地已经变成“冰立方”,水立方到冰立方是如何转化的?其中有哪些科学技术?

比如游泳池和冰壶场地对温度的要求恰恰相反,游泳池的标准水温是 25℃,而冰壶比赛冰面标准温度在-8.5℃。同样的环境要改变温度,可不仅仅是增加制冷系统那么简单,场地的灯泡也因此需要调换。

齐志广:2008年游泳场地的照明是一套叫金卤灯,但是它的特点,对于冰壶的冰面影响角度来说,它是一套高热量。我们现在这套体育照明系统是LED,LED照明光源,它的特点就是一个冷光源,就是一个低热量,而且是低能耗。

“雷霆之星”

对于一场奥运会级别的比赛来说,运动员的比赛服也至关重要,需要安全、轻便、舒适。这是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运动员所设计的比赛服“雷霆之星”。

短道速滑运动员每小时速度可达50千米,为了保证每位运动员的安全,比赛服必须防切割。

陈金星: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材料是比较特殊的,属于世界顶级的混切割材料。以前做的混切割其实是两层盖住,后来我们材料升级之后,做成单层,就是所谓混切割跟材料是2合1。

据介绍,这种防切割纱线的强度比钢丝还强15倍。过去,短道速滑服只是在人体的动脉处,使用局部双层防切割材料,如今,为了全面保护运动员身体,这家国产品牌可以做到整套比赛服,都使用防切割材料,而且是单层结构。

陈金星:在我们升级之后,整个衣服重量就减轻了30%,大概是280到300克之间,是最合适的一个重量,这是材料革命性的升级。

“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

这是中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他们创造了全球第一款中文语音实时转写和多语种的实时翻译系统,是他们为冬奥提供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服务。

这项技术在完全断网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翻译,准确率高达95%左右。

曲凌娜:它处理的速度还是蛮快的,大概有0.5秒级的响应速度,如果在线联网的话,有大学专八左右的水平,如果离线的话,也有大学英语六级左右的水平。

这个小小的翻译器,能够实现中文与58种外语实时翻译,语种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林怡:我们希望我们的翻译技术,包括语音和语言相关的这些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北京2022冬奥会成为一个信息沟通、无障碍的一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