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選刊:為什麼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為什麼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其實,人與人在基本智商與能力上並無多大差別,有區別的是先天條件和擁有資源的多少。最根本的,——人性是貪婪的。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概括了天道的特性。有多的就減少一些,不足的就補充一些,總是儘量均衡,這就是天道。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到了這一句,老子話鋒一轉,說到了我們人類自己身上。人之道,是和天之道相反的。人之道,便是人性是貪婪的。

人性是佔有本就不足的那些人,來奉養那些更富餘的人。什麼意思?也就是說,所謂弱肉強食,實質就是巧取豪奪。

不過,富人十分懂得聯合的重要性,鬥爭也是為了更好的合作;窮人雖然痛恨富人,窩裡斗的卻是窮人,且鬥得更狠。

人性的弱點,老子看的透徹,一語道破之。

商業社會更是如此。資本家不僅貪婪,而且充分發現和利用了人性的弱點。

所以,莊子早就說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可是,只要大多數人還把“聖人”當“聖人”,換言之,還把“大佬”當“大佬”來頂禮膜拜。“韭菜”就會一茬接一茬,春風吹又生。

當年,有人問孟子,既然男女授受不親,嫂子掉到水裡,要不要伸手去拉?這涉及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假如“禮”是那麼重要,人命就不要了嗎?

孟子的回答是:用手去拉嫂子是非禮,不去救嫂子則“是豺狼也”。所以只好“從權”,寧願非禮而不做豺狼。

對此,王小波評論說,在非禮和豺狼之間做一選擇是痛苦的,但這要怪嫂子幹嘛掉進水裡?

這個答案不能令人滿意,但不是最壞,因為他畢竟還沒有說,我戴上手套再去拉嫂子;或者,拉過了手以後再把自個兒的胳膊剁了。

兩千年後,同樣又出現了一個重大疑難問題:老婆和老媽同時掉進水裡,你先救誰?

這倒是不存在“授受不親”的問題了,但又是一個在取捨之間的兩難問題。孟子和王小波都已作古,是回答不了了。

但我猜小波假如還活著,肯定又會問,老婆和老媽幹嘛要同時掉進水裡?當然,此答案更不能令人滿意。其實,這沒什麼可糾結的,哪個近就救哪個。

什麼是孔孟之道?那得先聊聊什麼是王道和霸道。

什麼是王道呢?對手不聽話,從他身上壓過去!

何謂霸道呢?對手聽話了,也從他身上壓過去!那孔孟之道?壓之前,跟他先說一聲!

《漢書·元帝紀》記載:時為太子的漢元帝看到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因而建言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儒教,用周政乎?”

有讀者朋友總說我文風犀利、鶴立雞群什麼的,我以為你是高抬我了,我早就離開那群雞了。

我也並無什麼出眾的才華,不過是把自己的執拗一次次打包扔進了水裡,你剛好看見濺起了點水花。

人的法則是,一顆陰暗的心永遠託不起一張燦爛的臉。我的法則是,寧可清醒的悲觀,也不傻逼式的樂觀。

這也是我的寫作觀。然而,早該放下這支筆了,又賺不到錢,也影響不了更多人。

文學實際上是人學,但人性與社會向來都是伴隨著各種醜惡的,作家的文字與作文的顯著區別就在於一個真實,一個虛誇;一個給人以悲觀的希望,一個讓人如嗑藥。

寫作文的大有人在,我不想湊那個熱鬧;然而,我亦有一個身為作家的情感與精神。可現在,也慢慢的將這一分執拗讓你們去歡快的踩踏。

張鋒 庚子春寫於望城翠彧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