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文棚
一杯穀雨一杯茶
一場瀰漫全球的新冠病毒按下了暫停鍵,但並沒鎖住時間前進的腳步。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在全國各個省市疫情出現零增長的喜悅中走來了,抗擊新官病毒的人民戰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人們從焦躁不安的心態中慢慢地恢復到正常的平靜狀態。企業已經開始復工,農人進入田間地頭忙起了農活。
一場小雨洗淨了陰霾灰塵,天空寥廓無垠,大地綠草茵茵。恰是“楊花落儘子規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轟轟烈烈的一幅生動的暮春自然景觀凸顯在人的眼前。
“清明見芽,穀雨見茶”。南方歷來有穀雨摘茶的習俗,穀雨茶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葉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茶味鮮活。茶葉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穀雨的茶有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穀雨採摘的春茶長期以來深受愛好品茗人士的喜愛。
穀雨採茶是一種生活樂趣,也是一種時尚文化,當你在茶園採下第一捧新綠時,那種追逐新春收穫成果就是別樣的情趣。
不信,你看在那旖旎的陽光下,氤氳的茶葉清香也從茶山飄向山下的四面八方,誘惑得大姑娘、小媳婦們坐不住了,她們戴上頭巾,揹著茶簍,繫上布兜,芊芊玉手摘下一棒棒新綠,歡快的歌聲在山谷飄蕩。春天在姑娘們採茶的歌聲中張開了翅膀,向更高更遠的天空飛去。
製茶是對生活的一種體驗,漫長的製茶程序也是人生修煉過程。
“殺青”:通過高溫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蒸發鮮葉中一定的水分,使茶葉變軟,便於揉捻成形,促進香氣的形成。
“做形”:揉捻形成緊結彎曲的外形,改善內質,卷緊茶條,縮小體積,為炒幹成條打好基礎,促使茶物質轉變。
“烘焙”:蒸發茶葉內多餘水分,促使葉片熱化、構香,增迸和固定品質,以利貯藏。每個製作過程其實也是錘鍊人生的意志,啟發我們在平淡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
品茶就是慢下生活腳步得到人生的另一種享受。
“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劉禹錫);陸游更是“寧可舍酒取茶”,他贊四川菊花茶,“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說閩東茶“茶甘半新啜”,老了,更是喝出灑脫超然的境界,“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
沏一杯清茶,或約三兩個知心朋友,或獨自品味,靜立於繁華和喧囂之中,不隨眾,不跟風,堅守寧靜與淡泊;看玲瓏剔透的玻璃杯,茶葉在沸水中翻滾、舒展,浮浮沉沉,任水的顏色由淺變濃,色澤調和,溫潤碧透。小呷一口,微苦;含之細品,又略帶些柔甜;咽之,再回味,滿口香醇。一杯馨香四溢的茶水進肚,閒適、舒緩、心神寧靜的感覺油然而生,疲憊與世俗的困擾隨之遁去。
人生長路彎彎曲曲,總是風雨相隨,需一方寧靜的心靈空間慰藉;沏一壺新茶,坐在月光裡慢慢地品味,讓滾滾的紅塵慾望慢慢地退去,在如煙的歲月裡,讓懂茶人與茶嫣然成為知己,與茶相伴,將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詩意的風景。
作者簡介:朱先貴,中國散文詩主席團委員。國際華語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詩詞協會常務理事。先後在《詩刊》《人民日報》《菲律賓商報》德國《歐華導報》泰國《中華日報》《中國文藝家》《詩潮》、散文選刊》《散文詩》《微型小說選刊》《通俗小說報》《短小說》《文化藝術報》《中華文學》《大眾文藝》《參花》《中國散文家》《西部散文家》《中國詩界》《中外文藝》《華夏散文》《江河文學》《精短小說》《幸福家庭》《全國散文作家精品集》《當代詩詞名家作品選集》《中國散文詩年選》《2012中國中短篇小說經典》《中國散文大系》《百年散文名家》等海內外報刊和選本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各類體裁文章160多萬字。傳入《中國小說家大辭典》《中國國學大辭典》《中外當代文學藝術家大辭典》等。
(請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個以散文為主的共享平臺,面向全球華人開放,供作者、讀者轉發推送。其“寫手”欄目向全國徵集好稿。凡當月閱讀量達6500次,編輯部打賞100元/篇。請一投一稿, 並註明文體。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1600字以內。非簽約作家請註明真實姓名、聯繫方式及銀行賬戶全稱、賬號。)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編輯:徐向東
◆二審:曾淑花
◆三審:嶽才瑛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