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怕拖欠工资了!“月薪制”5月一日正式实施,好日子来了!

众所周知,我国的农民工数量庞大。根据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去年已达到2.9亿人,其中1.7亿人外出务工,包括7500万人的跨省务工。

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从事的岗位大多数都是工厂以及工地这两种,所以说这些年来我们城市的建设,确实离不开农民工在背后的付出。

不过话说回来,从事工地这行的农民工相信都深有体会,虽然工资比一般人高,但工地上的工钱从来没有按时发放过,甚至有的农民工朋友表示:欠薪时间最长的两年了,还是一分钱没得到。

对此近年来不少农民工也开始呼吁:农民工到底什么时候也能像公务员、事业单位那样月月按时发工资呢?

事实上,为了解决农民的欠薪难题,国家在2019年3月份就执行了“实名制”,要求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及时进行实名,将自己的信息录入到信息管理平台内。而如今这项规定正在全国进行覆盖,所以说农民工的苦日子似乎也要到头了!

而就在2020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也明确:“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工程施工合同,应当约定工程款计量周期、工程款进度结算办法以及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且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

不过对于这个农民工的“月薪”制度,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绝对支持的当然是农民工群体了,他们长期以来都只能默默忍受着被拖欠工资的痛苦,如今终于拨云见日了。

而持反对意见的当然是那些手握重金的“包工头”了。一直以来包工头都是农民工“最怕”的人,他们手上掌握着农民工的“生杀大权”,给不给你预支生活费,什么时候发工资,都是包工头说了算。


所以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包工头都是“有权有势”身份的代表,但是如今规定出来了,他们也应该自觉对农民工朋友们好一点了吧。

其实客观的来说,对于这项规定,不少农民工一方面虽然非常期待,但是也害怕一些地方执行不到位,或者说执行的时间不久。

而且当下农民工也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能够将月薪制度改为“日薪”其实更好。因为工地活儿性质不太一样,受到天气等多方面的影响,经常是干几天活儿歇息几天,虽然单日工资高,但是折合每个月下来其实也没多少钱。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在2018年里,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8836亿人,农民工月均收入才有3721元。

不过笔者认为这事儿还是一步一步来比较好,先全面实现农民工“月薪”,而后再实现日薪,从各个方面保障农民工朋友的劳动所得。

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