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市場增長了,你就能賣好了嗎?


  由於疫情的影響,面膜膜材漲價,行業裡嘆聲一片。


  然而近期的面膜市場卻是在增長的,數據顯示,3月淘寶/天貓面膜成交金額為22億+,較2月同比漲幅超57%。可見,疫情並不影響愛美的消費者們敷面膜,估計是熬夜率在遞增的緣故。


  消費者熬夜,品牌也要熬夜。


  自從美即面膜成功之後,中國化妝品市場就已經是群“膜”亂舞,到現在,面膜依然是很多美妝品牌的關注品類。在直播時代下,面膜的快消性、低價性,讓它具備非常獨特的營銷優勢,不少品牌都喜歡在剛開始做直播的時候賣面膜,或者用面膜引流。


  如今面膜市場明顯復甦,更是告訴品牌們該做面膜了。然而按照國產品牌的尿性,必定又是扎堆跟風,隨便花幾個錢OEM一個面膜,貼上牌子,就說是新品,然後掛上直播間叫賣。


  復購率、用戶體驗都不是考慮在內的問題,反正是賺一波快錢。


  這就是如今行業的現狀,反正市場已經擺在那兒了,東家和西家的沒什麼本質區別,不用搞創新,就看誰家敢砸錢做營銷。


  但是市場也並非能上當受騙那麼多次的,買多了的人自然就會有經驗,什麼面膜好,什麼面膜壞,一看便知。尤其是如今崛起的“00後”消費力,眼睛更加刁鑽。


  因此,品牌不要老想著賺快錢了,很快你就賺不動了。


  壹


  面膜門檻低,生產週日短,投入少,使得大量品牌入局,也就使得面膜市場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


  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後果就是價格戰的日趨激烈,既然大家品質都差不多,那就乾脆拼價格吧!廣東某面膜代理商向記者坦言,面膜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買一送一、低價折扣等活動瘋狂湧入銷售市場,特別是國產品牌面膜折扣力度大,加劇了商家的經營壓力。


  早在兩年前,中國面膜市場就是這個樣子,網上流行什麼面膜,線下渠道就跟風賣什麼面膜。市場預期、品牌運營、差異化營銷等等,在他們眼裡都是扯談,來錢快才是硬道理。


  但是這樣下去,國產美妝品牌遲早會被搞垮。產品不創新,營銷不用心,國產品牌是永遠趕不上國際品牌的。


  貳


  那麼,國產品牌的面膜該如何創新呢?當然是靠科技。


  日本某品牌曾經推出過一款酒粕面膜,顧名思義,該款面膜使用了清酒釀造過程中留下的酒粕,由於酒粕中含有酵母,護膚功效十分突出,相比一般的面膜要更加特別,效果更加顯著。


  韓國某品牌還推出過一款眼部特殊護理睡眠面膜,採用基於咖啡因的睡眠循環技術,外包裝上還運用了180度旋轉陶瓷球設計,可謂在消費者的眼部護理上照顧得非常到位。


  當然,中國品牌的面膜也不乏一些創新。小編便曾經見過一款國產品牌研發製造的多效“隱形面膜”,該面膜用植物微纖維製成,能完全貼合面部肌膚,使營養物質得到更好吸收。


  針對成分,針對部位,針對場景,國產面膜可挖掘的空間還非常之大!


  在面膜市場復甦之際,小編是希望國產品牌能抓住機會,展現自己的產品力以及品牌力,用真正的實力去打敗國際品牌,奪回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