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庄稼地的女人

(原创)


过去的农村,很苦。

最苦的是独自守家的女人。男人在外工作,肩挑人扛的庄稼地,苦累也得一人撑着。

本文记叙地庄稼地的女人,虽然,只是一个侧面,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一一题记


我叫诗若兰。

这是我的一段辛酸也带着甜的回忆……


乡村,还是感到亲切,尽管我离开多年。

说起乡村,就想到了庄稼地。

那一洼的麦田,一片一片的玉米,高粱,大豆,碧绿的庄稼秧。

想起乡村,心里就滋味百般。


庄稼人,都爱惜自己的庄稼地。

我也是,在年复一年的庄稼地里,撒下的有汗水,也有血和泪。


记得,在那一年的秋田里……


太阳,火辣辣的,玉米叶子,像锋利的刀,无情地划着我的胳膊,触碰着我的脸。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我干着掐高粱穗的活。


那年夏种,天旱,地干,浇过水的庄稼地,苗也出不齐。

播种时偏偏还有漏播的地方。

唉!庄稼人惜地,也惜名声。

种地就得种出个样儿来。

不能让相邻的庄稼比下去。

也绝不能让人说,丈夫在外工作,家里的地都种不好。

我最怕的是,让村上老少说三道四。看着苗不全的地,心里不踏实,干脆,在没苗的地方,补种上了高粱种子。


那一年,雨顺,地肥。锄过耘过的庄稼地里,洒下了我的心血和汗水,玉米,高粱,眼睛看着长。最后,还是高粱窜过了玉米。

经过了夏日,长到了秋,大大的穗头在风里荡着,看着就要熟的高粱,心里都甜。

我一次次的往返在田间。

当看到一群又一群的家雀飞到田里来的时候。是它们叽叽喳喳的欢叫声,告诉我,高粱熟了。


早间,太阳不晒,钻进玉米地,还能忍受,近了晌,太阳热的似火盆,进了地就是一身汗水。我顾不上这些,身披包袱片,手持一把镰刀,在玉米地里钻进钻出,收获着高粱穗。

那划过肌肤的疼,触过脸的痕,钻心,刺骨。

我咬紧了牙关,只有狠心的干,使劲的忙,这是我用汗水和心血换来到收成,我一定要收回家,我在和那些会飞的家雀抢时间,争粮食。那还顾的上累,也忙忘了疼。


叽叽,喳喳,赶早的雀儿,扑棱棱的飞着,从这株高粱,欢快地飞到另一棵穗上,它们使劲地啄着成熟饱满的高粱粒。

我只得加快了收的节奏。

手起镰刀落,一穗穗沉甸甸的高粱,进了我背着的包袱,汗水也浸透了衣衫。

满了包袱的高粱穗,先堆在地界上,看着快够一推车了,就一趟又一趟背出地块,放到外面的田间小路上。


装满高粱穗的手推车,摇摇晃晃的在泥泞不堪的地道上前行,我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握好平衡,推着负重的车。终于推完最后一车高粱穗,被汗水湿透的衣裳粘在身上,胳膊上,脸上一条条血印,被我抓过的一道道泥痕,让汗水浸后痛的钻心。


我真的很累,混身散了架般的疼,但也有一种莫名的欢愉。大概,这就是人们说的成就感吧。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干庄稼活的好手,也一直认为自己对得起我种过的每一块庄稼地。

我记得那一年,收成好,产量高。特别是在玉米地补种的高粱,是我们当地年节时蒸糕用的粘高粱。我把自己亲手种的新鲜高粱米送给了父母。


那一年,年节里,父母吃着年糕,肯定想到了女儿,他们会心的笑容里,有满足,也有期待。

那一年,年节里,我蒸了年糕,送乡邻,送亲朋,他们都说好吃。

那一年的年,我的儿女喜欢着年糕。

爱挑剔的丈夫头一回说了实话:“糕真好吃。“

听了他的话,我自己没有感觉,只是一滴泪,落在了手背上。


过去了多年,种庄稼地的滋味,还在我心里萦绕。

庄稼地,在我心里有一片深情……


我知道,自己的生命里,有忘不了的人,也有忘不了的庄稼地。


写于二零二零年四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