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质疑国产发动机实力?长安汽车:热效率40%,不输大众丰田!

近些年我对长安旗下的产品一直都有个很好的印象,还记得第一次试驾睿骋CC的时候,整车的行驶质感非常出色,丝毫不逊于同级合资产品。


后来还开过CS55、CS85等长安旗下的产品,主观印象均可以用“好开”二字来概括。能做到“好开”其实不容易,这要求动力总成能理解驾驶者的意图,并且能顺滑的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简单说就是听话、平顺。


国内首个是模块化动力开发平台


究其背后的原因,无非是发动机先进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加之细腻的匹配和调校。不久前,长安汽车举行了“蓝鲸密匙 解锁动力‘芯’知识”直播活动,首度向外界展示了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组装过程,借此几乎也和大家聊聊长安的发动机技术。



首先要从蓝鲸NE动力平台说起,它是国内首个是模块化动力开发平台。平台化可以说是现代汽车工业的核心理念,目的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比如大家熟悉的MQB平台,在此之上衍生出大众、奥迪、西亚特等诸多品牌的诸多产品。


发动机平台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再单一研发不同发动机,而是布局一个系列。宝马的“B系列”发动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以每气缸0.5升排量为基础,衍生出直列三缸(B38)、直列四缸(B48)、直列六缸(B58)三款不同引擎,其中有很多零件和设计是共用的。



长安的蓝鲸NE动力平台,虽说没有多缸发动机,但设计思路与宝马“B系列”是一样的。平台设计兼容1.0-1.8L排量,另外还包含了48V、HEV、PHEV、REEV这些混合动力模式,整体的通用化率达到了98%,平台的兼容性和延展性是行业的先进水平。


蓝鲸NE1.4T发动机的亮眼表现


这次长安直播拆解的蓝鲸NE1.4T发动机是蓝鲸NE动力平台的第一款产品,它在动力、效率、NVH这三方面都有很亮眼的表现。



具体来说,在动力方面蓝鲸NE1.4T发动机,运用了单涡轮双涡管以及缸盖集成排气歧管技术,官方说法是低压铸造双出口IEM电子废气涡轮增压器技术,并且也算是国内厂商首次采用的技术。


对于涡轮增压引擎来说,对排量并不敏感,一切都要看涡轮的表现。因为涡轮代表着进气量,进气量又影响着喷油量,而最终的动力就是取决于燃烧了多少燃料以及相关的转换率,所以想增强动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优化涡轮。


蓝鲸NE1.4T发动机的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和双涡管技术,都是在优化排气上下功夫。缸盖集成排气歧管技术拥有诸多好处:第一,能提升排气热管理效率,在冷车状态下,炙热的排气能够帮助冷却系统升温,加速热车,而在高负载时,冷却系统又可以反过来冷却排气;第二,可以缩短排气管长度,这样废气就能更快到达涡轮,有效的减少涡轮迟滞现象;第三,在同样材料的前提下,集成化的排气必然会降低重量,轻量化对于性能、油耗都是有益的。



“双涡管”则是目前多数涡轮引擎普遍使用的技术,特别是直列四缸引擎,核心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气干涉。排气干涉简单的理解就是,不同气缸出来的废气,会在排气管内打架,这样会降低排气效率。解决办法就是分组,四根排气歧管分为两组,1缸和4缸一组,2缸和3缸一组,然后再并入涡轮。根据四缸发动机点火顺序的原因,1缸和4缸、2缸和3缸排气协调的比较好,不会打架,所以就可以提升发动机性能。


再说效率,蓝鲸NE1.4T发动机采用两种不同手段来提升效率,其一是降低内部损耗。发动机的工作不仅仅是带动车轮,还有分出一部分能量来驱动水泵、油泵等辅助设备,如能降低这部分能量损耗,那么总体的驱动效率就会提升。


蓝鲸NE1.4T发动机全可变排量机油泵,可基于发动机不同负荷工况进行压力精确调控、按需供给,实现压力闭环控制,将功率消耗降低约3%:同时基于活塞热负荷大小,制定精确控制策略,实现发动机整体效率的最优化。


此外还有35Mpa高压直喷系统,它可以让燃油雾化效果更好,使燃烧室内混合气体更加均匀,以此达到充分快速燃烧的效果。拥有更快的燃烧速度,意味着可以爆发出更多的能量,这也是蓝鲸NE1.4T发动机拥有宽泛扭矩平台的原因。



最后再说说NVH方面的优化,蓝鲸NE1.4T发动机采用了新一代静音链条、博世新一代低噪声高压油泵等10余项先进技术。所以它可以做到怠速噪声≤38分贝,方向盘怠速振动0.41mm/s的成绩,同级处于优秀水准。


2019年GEngine中国汽车市场1.4T&1.5T引擎排行上,蓝鲸NE1.4T发动机经过评测,战胜奔驰M264、大众EA211等同级别产品,成为前三名中唯一一款中国品牌发动机。


蓝鲸NE1.4T发动机只是个起点


蓝鲸NE1.4T发动机只是个起点,不久前刚刚上市的UNI-T,它所搭载的1.5T发动机,其热效率到达了40%,是目前量产涡轮增压发动机中热效率最高的,超过了本田L15B和大众EA888 Gen3B。


从目前的资料看,这款1.5T发动机不仅继承了蓝鲸NE1.4T发动机的优点,同时还有很多独特的设计,比如在缸壁、凸轮轴等地方采用了特殊涂层,降低摩擦系数。在国际知名内燃机咨询公司FEV的数据库中,这款1.5T发动机的摩擦系数已经达到了全球一流水平。



此外还运用了主动热管理技术,它可以精确控制冷却系统各环路的流量,精确管理发动机的系统热量,实现快速暖机、机油加热、停机冷却的功能,不仅能稳定排放水平,还能够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


实现40%热效率并不是靠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提升就能完成,它是建立在长安对于各种新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上。对于长安来说,40%热效率并不是终点,43%-45%热效率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也排上了日程。而目前也只有本田宣称,将会投放45%热效率的发动机,长安和世界一流车企的技术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提及“技术”,大家往往都会想到技术日产、技术本田亦或是技术马自达。如今,通过多年的蛰伏和布局后,我想长安汽车也能给自己添加“技术领先”这一标签。纵观世界汽车发展,每一家成功的车企背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技术特色,这也正是目前中国车企所欠缺的,长安汽车先行弥补了这一缺失,占了先手优势,势必会在未来收获更大的回报。